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托洛茨基 -> 被背叛的革命(1936)

第一章 已经成就了什么


一 工业增长的主要指数
二 这些成就的比较的评价
三 平均每人的生产量



一 工业增长的主要指数


  因为俄国资产阶级微弱无力,使落后的俄国的民主任务,如消灭君主专制和半封建的农奴制度等,只得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完成。可是无产阶级既然领导着农民群众取得了政权,便不能完成了这些民主任务之后就停止前进。资产阶级革命直接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最初几个阶段结合起来。这并非偶然。最近几十年的历史,已表现得非常明白:在资本主义衰落的情况下,落后的国家是不能达到资本主义那些老的中心国家所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的。那些高度发展的文明国家自己已经走到死路,便阻挡其它国家文明化的道路。俄国之所以走上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并不是因为它的经济首先成熟到能够实行社会主义的转变,而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它再不能向前发展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已经成为使俄国摆脱野蛮状态的必要条件了。这就是适用于落后国家的“综合发展律”。过去的沙皇帝国,身为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链条最弱的一环”,虽然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但甚至到现在,在革命后的第十九年,当前的任务仍然是“赶上并超过”(首先自然是赶上)欧美国家。这就是说,她还必须去解决先进国家的资主义早已解决了的那些技术和生产率的问题。

  难道能够不是这样吗?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并非就达成了从野蛮上升到文明的任务,只不过把这任务彻底显示出来而已。同时,革命把生产资料集中于国家手中,才能够运用新的和有效得多的产业方法。只因为有了计划性的指导,才能在那么短的期间就把帝国主义战争和国内战争所破坏的恢复起来,并且创建巨大的新企业,开始生产新的品种,和设立新的工业部门。

  国际革命发展非常迟缓(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们曾指望迅速得到国际革命的援助),给苏联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也显示了苏联的内在力量和资源。不过,要正确估量苏联的成就(其宏伟成果以及不足之处),只有使用国际的尺度来衡量才行。本书要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明苏联的进程,并不是大量统计资料的堆积。可是,为了以后讨论的便利起见,还是必须拿某一些重要的数字来做出发点。

  苏联巨大规模的工业化,由几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停滞和衰落衬托起来,无可争辩地表现在下列的总指数上面。德国的工业生产,只因为狂热的战争准备,现在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英国的生产,由于坚持保护主义,最近六年才提高了3%或4%。美国的工业生产,减低了约25%;而法国减低了30%以上。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第一位的是日本,它疯狂地扩充军备并抢掠邻国。它的生产差不多提高了40%!但是连这个例外的指数,在苏联的发展动力面前,也黯然失色。苏联的工业生产在这同一时期增加到大约三倍半,即增加250%。重工业产量在最近十年中(1925至1935)增加到十倍以上。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1928至1929),基本建设的投资共达54亿卢布;1936年的指标则为320亿卢布。

  如果认为卢布不稳定,不能拿来作为衡量的单位,那么我们就丢开货币的估计,另找一种绝无问题的单位。1913年12月,顿河流域产煤量为2,275,000吨;1935年12月则为7,125,000吨。最近三年来,铁的生产增加到两倍。钢和轧钢的产量增加到将近两倍半。石油、煤和铁的产量,与战前相比,增加到三倍至三倍半。1920年,当第一个电气化的计划制定时,全国只有十个地区电力站,电力总产量253,000瓩。到1935年,已经有95个电力站,总产量4,345,000瓩。1925年,苏联的发电量,在世界上占第十一位;到1935年,则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煤的产量,苏联从第十位升到第四位。钢的产量,从第六位升到第三位。拖拉机的产量,现已升到世界第一位。糖的产量也是第一。

  工业的巨大成就,农业的大有希望的开端,旧工业城市的急剧发展和新工业城市的兴建,工人人数的迅速增加,文化水平和文化需求的提高——所有这些都是十月革命的无可怀疑的成果,但旧世界的预言家们曾把这次革命当作是人类文明的坟墓。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争辩的。社会主义已经证明有权取得胜利,不是在资本论的书页上,而是在地球表面六分之一的工业舞台上;不是用辩证法的语言,而是用钢、水泥和电力的语言。即使苏联由于内部的困难、外部的打击和领导者的错误而崩溃(我们坚定希望不致发生这种事情),这个不可毁灭的事实,就是,只由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就使一个落后的国家在不到十年之内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仍然还是未来的象征。

  这事实也结束了我们同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者的争辩。难道我们能把他们那种老鼠般的忙乱拿来同革命所唤起的俄国人民在新生活中所完成的伟大工作稍微比较一下吗?如果在191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拿工人交给他们的政权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去挽救资本主义,那么,根据俄国的经验很容易看到,一个包括中欧、东欧、以及相当大的一部份亚洲的社会主义联盟今天会具有怎样的不可征服的经济力量。世界各国人民要用新的战争和革命来偿付改良主义的历史罪行。


二 这些成就的比较的评价


  苏联产业的动力系数,是前所未有的。可是这些还远远没有达到决定性的程度。苏联正在从低得可怕的水平提高起来,资本主义国家则是从很高的水平滑落下去。决定目前力量对比的,不是增长率,而是两个阵营表现在物质积累、技术、文化、尤其是劳动生产率上面的整个力量的对比。当我们从这种统计观点来考察这问题的时候,情况马上就不同了,变成对苏联极端不利了。

  列宁所提出的“谁战胜谁?”的问题,是以苏联和世界革命无产阶级为一方,国际资本和苏联内部的敌对势力为另一方,这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的问题。苏联经济上的成就,使它能巩固自己、向前进步、武装自己,必要时还能够退守和等待,简单一句话,就是能坚持下去。但是“谁战胜谁”不仅作为军事的问题,更加是作为经济的问题,主要是在全世界的规模上对苏联提出来的。军事干涉是一种危险。资本主义军队的辎重车中的廉价商品的干涉,将是更大得多的危险。无产阶级在一个西方国家取得胜利,当然立刻就根本改变力量的对比。可是只要苏联还是孤立着,或者更坏些,只要欧洲无产阶级还是受挫折而继续退却,那么,苏联结构的强度,最后就只有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了。而劳动生产率,在市场经济之下,表现在生产成本和价格上。国内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就是衡量这种力量对比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是苏联的统计学家,连接近这个问题都被禁止。原因是:资本主义虽然处于停滞和腐朽的情况,可是在技术、组织和劳动技能上,仍然遥遥领先。

  苏联农业传统的落后情况,是大家都知道的。没有一个农业部门取得的进步能够拿来和工业的进步稍微相比。例如,1935年底,莫洛托夫抱怨道:“我们的糖萝卜收获量,比资本主义国家仍然落后很远。1934年,我们每公顷收获82担(百磅);1935年乌克兰特大丰收,每公顷131担。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他们大约收获250担,在法国每公顷超过三百担。”莫洛托夫的抱怨可以扩大到农业的每个部门:谷物和纺织原料,特别是畜牧业。农作物 适当的轮种、选种、施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良种畜牧场——所有这些都准备着在社会化的农业上进行一场真正巨大的革命。但正是在这最保守的领域,革命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虽然已经集体化了,问题仍然是如何去接近西方资本主义的比较高级的模范,尽管它们受到小农庄制度所妨害。

  工业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斗争,是在两条路上进行的,就是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好地使用劳动力。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建立起许多最现代化的大工厂,一方面是因为在西方有资本主义的高级技术,另一方面则因为国内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在这方面,外国的成就正被吸收进来。苏联的工业是以急速的步调发展起来的,红军的装备也是一样。这个事实,含有巨大的潜在利益。苏联工业不用像英国和法国那样,被迫带着陈旧的设备慢慢发展。军队也并没有被迫使用老式的装备。可是这种急遽的发展也有它的不利之处。工业的不同部门不能相互协调;人落在技术之后;领导不胜任。这一切表现为生产成本极高和产品的质量低劣。

  石油工业的首长写道:“我们的工厂有同美国一样的设备。可是钻井工作的组织很落后;工人不够熟练。”许许多多的故障,他都认为是“粗心、不熟练和欠缺技术监督”的结果。莫洛托夫抱怨说:“我们在建筑工业的组织工作极度落后……绝大部份还是用老一套方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态度非常之坏。”这一类坦白的话,在苏联的报刊上到处可以看到。新的技术远远未能产生在其资本主义祖国里那样的效果。

  重工业的大规模成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只有在这基础上,建设才是可能的。可是衡量现代工业的标准,是精密机械的生产,而这既需要技术文化,也需要一般的文化。在这个领域苏联仍落后很多。

  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成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在军事工业方面取得的。陆军和海军是最有势力的服务对象,也是最挑剔的顾客。可是国防部领导人(包括伏罗希洛夫)的许多公开演说不断抱怨:“你们给我们红军制造的产品,我们并不完全满意它们的质量。”不难感觉到,这些谨慎的话里面隐藏着忧虑。

  重工业的首长在一次正式的报告中说:机器制造业的产品“必须是质量优良的,不幸并不是。”他还说:“我们的机器是很贵的。”如平常一样,这个报告者没有拿世界生产来相比,说出准确的比较数据。

  拖拉机是苏联工业的骄傲。但是拖拉机的有效使用率是很低的。在上一个工业年度里,有81%的拖拉机需要大修。而且,修理过的拖拉机,有很大一部分,正在耕种最忙的时节,又坏了。根据某些计算,只有当每公顷的谷物收获达到20~22担(百磅)之时,机器拖拉机站才收支相抵。现在的平均收获量连这一半还不到,所以国家必须支付几十亿来填补亏空。

  汽车运输方面的情况更坏。在美国,一辆货车每年要走六万到八万甚至是十万公里;在苏联只能走二万公里,只达美国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每一百辆汽车当中,只有55辆能用;其余的不是在修理中,便是在等待修理。修理的费用等于新车出厂价格的两倍。难怪国家会计部门说:“汽车运输只不过是生产成本的一个沉重负担。”

  铁路运载能力的增加,据人民委员会主席说,是与“无数的失事和故障”相伴而来的。基本原因还是一样: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劳动技能太低。保持扳道机于良好状态的奋斗,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英勇事迹,得奖的扳道女工在克里姆林宫向那些最高当权者作报告。水上运输近年虽然有些进步,可是远落在铁路运输之后。报纸上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通信,提到“水上运输非常糟糕”“船只的修理差到极点”,等等。

  轻工业的情况甚至比重工业还不如。苏联工业有一条独特的规律,可以这么说:商品,愈是接近大众消费者的,通常愈坏。在纺织工业中,据《真理报》说,“次货所占的比例大得可耻,品种贫乏,低级货占主要地位。”报刊上周期性地出现对一般消费品的质量低劣表示不满的话:“笨拙的铁器”;“难看的家具,随便拼凑起来的,马虎了事”;“找不到象样的扣子”;“社会食品供应的工作绝对不能令人满意”。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只用数量的指数来说明工业的发展,而不考虑质量,差不多就像描述一个人的体格时只说他的身高,而不管他的胸围一样。不仅如此,为了正确判断苏联工业的动态,不但必须根据质量来作相应的调整,还要时刻记得一个事实,就是:在某些部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它部门落在后面。为了建立巨大的汽车工厂,以公路稀少和保养很差为代价。“我们的公路损坏得非常厉害。在我们最重要的公路上,从莫斯科到雅洛斯拉夫,汽车一小时只能走十公里。”(消息报)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主席说,国家还停留在“原始的没有道路的传统状态”。

  城市经济也处于类似的情况。新的工业城市在很短的期间兴起;同时好几十个老城市却衰落下去。大都市和工业中心正在成长并且整修市容;豪华的戏院和俱乐部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可是住宅的缺乏令人无法忍受。住房通常还是没人关心。“我们的房屋盖得很糟,并且很贵。我们的房屋住坏了,没有修理。我们很少修理,而且修理得很糟。”(消息报)

  整个苏联经济包含着这种不平衡。在某种限度以内,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过去和现在都必须从一些最重要的部门开始发展。然而某些部门的落后,大大减少了其它部门的有效运作。理想的计划管理所保证的,不是各自部门的最高速发展,而是整体经济的最佳成果。站在这个立场上,初期的统计增长率会低一点,但是整个经济,特别是消费者,却会得到好处。最后看来,总的产业动力也会得到好处。

  在官方的统计中,汽车的生产和修理都加到工业生产的总数里面。从经济的效能上看来,应该相减,而不是相加。这点见解也适用于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由于这个缘故,所有用卢布计算的总数,都只有相对的价值。一个卢布究竟是什么,是不确定的。它后面隐藏了什么,也是不确定的:可能是机械的制造,也可能是机械的过早损坏。如用“稳定的”卢布来计算,大工业的总生产,与战前的水平比较,已经增加到六倍;而用吨数计算,石油、煤和铁的实际生产只增加到三倍至三倍半。这种指数上的分歧,根本的原因是苏联工业建立了一系列沙皇时代所没有的新部门。不过还有一个次要的原因,就是故意的窜改统计数字。大家知道,每个官僚集团,都有天生的需要去把事实加以修饰。


三 平均每人的生产量


  苏联的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还是很低的。在最好的铸造厂里,据厂长说,平均每个工人的钢铁产量等于美国铸造业的平均每人产量的三分之一。拿这两国的平均数字来比较,大概只得到一与五之比,或者还要糟些。在这种情况下,说什么鼓风炉在苏联比在资本主义国家使用得“更好”,是毫无意义的。技术的作用在于节省人力,此外无他。在木材和建筑业中,情况甚至比五金业还要差。美国每个采石工人平均每年开采五千吨,苏联只有五百吨,只及美国十分之一。这样显著的差异,不只是因为缺乏熟练工人,更重要的是因为工作组织得不完善。官僚尽其全力推动工人,还是不能适当地使用劳动力。农业中的情况自然比工业中更差。劳动生产率低,国民收入就跟着低,结果给人民大众一个很低的生活水平。

  官僚们说,苏联的工业生产量在1936年要占欧洲第一位——就其本身来说,这进步是巨大的!——他们这样说的时候,不仅没有考虑到货物的质量和生产成本,而且也没有考虑到人口的多少。一个国家总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用消费者的数目去除产品的数量才能够决定(至少得出粗略的数字)。我们就来做这个简单的算术。

  铁路运输对于经济、文化和军事目的的重要性,是用不着证明的。苏联有83,000公里铁路,德国有58,000公里,法国63,000,美国417,000。这表示每一万人口,在德国有8.9公里铁路,在法国有15.2,在美国33.1,而在苏联则为5.0公里。所以按照铁路的指数看来,苏联在文明世界中仍然处于最低地位之一。商船的数目,最近五年已经增加到三倍,现在差不多与丹麦和西班牙同等。此外我们必须提到:铺了路面的公路的数字是极低的。在苏联,每一千居民生产汽车0.6辆。而英国大约为8辆(1934年),法国4.5,美国23辆(1928年则为36.5辆)。同时,在马的相对数字上(大约十或十一个公民有一匹马),苏联(尽管它的铁路、水道和汽车运输都极端落后)也没有超过法国和美国,而马的品种也远落在法美之后。

  在得到显著成就的重工业方面,其相对指数也还不算好。1935年苏联的煤产量,每人大约0.7吨;英国差不多5吨;美国差不多3吨(1913年是5.4吨);德国大约2吨。至于钢,在苏联每人大约67公斤,美国约250公斤,等等。生铁和轧铁方面,比例也大致相同。1935年苏联所生产的电力,每人153瓩时,英国(1934年)443,法国363,德国472。

  在轻工业方面,人均指数一般更低。1935年毛织品每人还不到半米,还不到美国或英国的1/8至1/10。呢绒在苏联只有特权的公民才能享受得到。至于群众,棉质的印花布每人有十六公尺,还要用来做冬天的衣服。苏联鞋的生产,现在达到大约每人半双,德国是一双多一点,法国一双半,美国大约三双。这还是不计质量好坏的情况,若连质量也比较起来,苏联就更低了。我们可以认为,在资产阶级各国,有几双鞋的人所占的百分比,当然比苏联高许多。但不幸的是,苏联赤脚人民的百分比仍然还是占第一位。

  在食品生产方面,大体上也是差不多一样的比例,有一部份更差些。尽管俄国近年无疑是有了进步,下层民众仍然完全吃不到果酱、香肠、干酪,更不用说糕点和糖果了。甚至乳类产品的情况也不好。在法国和美国,大约每五个人有一头母牛,德国为每六个人,苏联则为八个人。至于产奶量,两头苏联母牛才能抵一头外国母牛。只有谷类的生产,特别是黑麦,还有马铃薯,按照人口计算,苏联才超过了欧洲大多数国家和美国。但是,人民主要吃黑面包和马铃薯,正是贫穷的传统象征。

  纸的消费量,是文化的主要指标之一。1935年苏联所生产的纸,不到每人4公斤,美国超过34公斤(1928年为48公斤),德国47公斤。美国每个居民每年消费12枝铅笔,而苏联只消费4枝,而这4枝的质量又很坏,实际的用处不超过一枝好铅笔,或者顶多两枝。报纸常常抱怨,由于缺乏教科书、纸和铅笔,常使学校的工作停顿。怪不得原定在十月革命十周年实现的扫除文盲的任务,现在还远远没有完成。

  从更一般的情况来看,也可以同样把问题说明。苏联平均每人的国民收入,要比西方少得多。由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大约占了25%至30%(比任何其它国家都高得多),人民大众所消费的总额,就不能不比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低得多。

  不错,苏联没有有产阶级,这种阶级的奢侈生活就靠人民大众的消费不足来维持。然而,这种补救的意义并不像初看那样重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罪恶,并不在于有产阶级的奢侈(尽管奢侈本身是多么可恶),而是在于资产阶级为了保障自己奢侈的权利而维持它对生产资料的私有权,这样就使经济制度陷于无政府和衰朽状态。在奢侈品的消费上,资产阶级自然有垄断权。但在生活必需品方面,劳苦群众构成消费者的绝大多数。而且,以后我们要看到,虽然苏联没有原来意义的有产阶级,但是它还是有特权很大的指挥者阶层,他们在消费领域占有最大最好的部份。因此,如果生活必需品的平均每人产量在苏联低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那的确表示苏联大众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资本主义水平低。

  造成这种情况的历史责任,当然在于俄国黑暗而沉重的过去,在于它的悲惨和贫穷的遗产。除了推翻资本主义,没有进步的出路。这一点,只要你看一看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波兰,就会相信了。这些国家从前是沙皇帝国最进步的地方,而现在几乎是在泥沼中不能自抜了。苏维埃制度的不朽贡献,就在于它同俄国千年的落后状态进行了剧烈而成功的斗争。可是,正确地估计已经取得的成就,是继续进步的首要条件。

  苏维埃制度正在经历着一个预备的阶段,输入、借用和吸收西方的技术和文化的成果。生产和消费各方面的比较系数证明,这个预备阶段距离完结还很远。即使那不大可能的资本主义整体停滞的状态还继续下去,这个预备阶段也还要占整整一个历史时期。这是我们继续研究所必需的第一个极端重要的结论。





上一篇(作者导言:本书的目的)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