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换,商品和价值
· 简单交换 |
[I]梅·曼德尔包姆-艾德尔谈到东非洲巴希加部落时说:“在那里,只有在歉收后不得不弥补粮食供应不足时,才有商业(交换)(3)”。
[II]“新几内亚猎首级族蒙都古毛尔往往游荡得很远。这不仅是寻找敌人,攻其无备,而且也为了寻找商业关系……他们向东部沼泽地带饿得骨瘦如柴的部族买火罐子,买菜篮子,买蚊帐……他们说必须留神不予赶尽杀绝,否则就会弄得连一个活的制罐的人都没有了……(4)”。
[III]赫罗多德:希腊历史家,号称历史之父,约生于纪元前480年,死于纪元前425年。——译者
[IV]史特劳斯曾与弗莱塞进行论战。弗莱塞解释交换妇女,说是原始人付不出旁的“代价”(原文如此)。史特劳斯有理由责备弗莱塞不该把一些“计算”硬派给古人。因为要“进化”得多的社会才有这种“计算”。然而史特劳斯却错认为“交换妇女与理性地解决经济问题是毫无相像之处的……这是原始的和不可分裂的意识问题(?)……”其实,史特劳斯自己就指出了妇女在原始经济里曾起了何等重要的经济作用。因此,要规定“妇女的流通”以保证每一个健康的男子都有最大限度的平等机会能够娶妻,这恰恰是符合于保证社会平衡的经济要求的(20)
[V]如果是妇女最先从事农业,那就可以理解到也是她们最先有规则地从事剩余粮食的交换。根据中国的传说,是妇女最先从事商业。直到最近,由妇女掌握商业的民族还有以下一些:非洲有多哥人、索马里人、加拉人和马萨伊人,亚洲有鞑靼人和西藏人(22)。福尔德、司各脱、拿德尔都在尼日利亚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尼加拉瓜只有妇女才能上集市(23)。同样,在达荷美王国也只有妇女能到地方集市上去卖东西。
[VI]中国盛产铜锡,很早就进入青铜时代。因此,国内贸易的发展便早于并高于对外贸易。冶金革命对于商业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即便在这个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肯定下来。美洲的铜和锡出现在秘鲁高原,成为印加文明的基础。
[VII]巴诺尼亚,欧洲古地域名,位于多瑙河和亚德利亚海岸山区之间。——译者
[VIII]从事国内商业的那些商人的古名叫做“盐贩”。这个名称一直要到很晚才变成零售商人的通称。
[IX]里迪亚,小亚细亚西部古国。——译者
[X] “木堪巴人(黑人部落)所播种的地,仅够他们活到下一次雨季后。尽管饥馑频仍,他们从来想不到多播种一些地(38)。”
[XI]这和我们上面所持论点并不抵触,照我们的论点:统治阶级的发展必定以社会剩余产品的存在为先决条件。事实是,任何统治阶级的成立必定在剩余产品开始发展以后。接着再由统治阶级保证剩余产品大大增加和生产力的新发展。
[XII]比方说,我们在巴伐利亚的古法律里看到:“教会的农奴”每周必须在(农奴主的)庄园上劳动三天,再“为自己劳动三天”(46)。
[XIII]满斯(manse)是法国封建时代一户人家所需的耕地面积(宅田)。——译者
[XIV]这说明了为什么许多原始民族在小商品生产刚发芽的时候就停止了发展。他们交换产品既不根据客观的标准,又不根据劳动时间经济。这些事实曾使好些人种学家在经济分析上作出了错误的结论。可是马尔加莱·梅德却报导,马努阿(萨摩亚)群岛的居民以纺织精致的席子作为礼品交换。在开始,席子的交换价值是按照生产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规定的。后来,交换价值大大提高,因为萨摩亚岛的居民和太平洋许多岛民一样都是避荒就熟的移民。到了这些岛上,交换不再起重要的经济作用(57)。
[XV]在小商品生产的最初期,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光景,一切劳动,不管什么专业,都被认做是等价的。在苏兹发现的闪语书板上面记载,王宫府第的疱人、理发师、石刻匠、木匠、铁匠、鞋匠、成衣匠、农夫、牧人、驴夫、一律领大麦六十夸作为工资(60)。然而,在开始产生交换价值的初期,人们并不能够意识到“抽象劳动”这个概念。当时只以为各种熟练劳动都是等价的。一直要到资本主义时代出现了劳动力的流动性,方才产生“抽象劳动”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不仅意味着纺织工人劳动一小时同砖瓦工人劳动一小时所生产出同样多的价值,而且也意味着在大工业里面这些职能是可以互相替换的。参阅本书第五章的《人力和机器》一节。
[XVI]索尔·得克斯教授描述巴拿哈哲尔地方危地马拉印第安人的小商品生产,对这一点体现得十分明确。男子、妇女和年幼的儿童都处心积虑地想做买卖,赚几个小钱。所以,在这个社会里,交换和等价物计算得那样精确是不足为怪的。据得克斯教授说,那里一个目不识丁的妇女织了一整天的地毯,就能够几乎毫厘不差地把成本算出来。在这等情况下,尽管那里的地租有时候是劳动,有时候是收成的一部分,有时候是银钱,然而可以想像得到,每一次计算等价物都是精确的,而计算等价物必然要以价值,也就是以劳动为基础(64)。
[XVII]参阅本书第十八章驳一些流行的关于价值-劳动论的批判。
[XVIII]拿德尔指出:在怒贝王国,商品价值大抵同用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比例(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