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葛兰西 -> 马克思主义问题(译自《狱中札记》)

目的论



  对目的论问题的论述更加明显地暴露出《读本》的缺陷,它把过去的一切哲学学说一笔抹杀,统统是浅薄无聊的陈词滥调,给读者以这样的印象:一切过去的文化乃是一连串变幻不定的酒神巴克斯的醉态。无论从哪种观点看,这种方法都是应受指摘的。想要增长知识加深理解的严肃的读者会认为受到愚弄,从而对整个体系都产生怀疑。以为对某种观点,只要把它贬低就能超越它,这,想想倒容易,实际上只是一种咬文嚼字的幻想。以诙谐的笔墨问题,可能对伏尔泰起作用,可惜并非人人都能当伏尔泰,当大艺术家。
  就这样,《读本》对目的论问题的论述表现得十分幼稚,而且不重视康德对问题所提出的答案。或许可以证明,在《读本》里存在着不少无意识的目的论的残余,于不知不觉之中重复着康德的观点。例如请看论“自然界与社会的均衡”一章。[1]




[1] 摘自歌德的《二人集》:“目的论者”——“我们恭恭敬敬地崇拜世界的造物主,当他首先创造了栓皮储时,也就发明了软木塞”。(《二人集》是一部歌德和席勒挽歌体对句短诗集。此处的译文是根据柯罗齐的意译本转译。)
  柯罗齐在其论歌德那一卷里(《柯罗齐全集》)Ⅲ,12(i),第279页)加了这样一条注:“与外在目的论相反,这种在18世纪普遍接受的理论近来受到康德的批判,他用更深刻的目的观念来取代了这种目的论。歌德在别处以另一种方式重复了同一主题并声明是从康德那里取经的:“康德是现代哲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他的学说对我的成长有极大的影响。对主体和客体的区分;以及一切都根据其自身所特有的内在原因而存在和发展的这个科学原理(套用一个谚语的例子,栓皮储并不是为了给我们提供瓶塞而存在的),使我同康德有了共同语言,此后我下了一番功夫研究他的哲学。”可不可以从“历史使命”这个词语中追索目的论的根子?在不少场合,这个词语的确已经获得了模棱两可和神秘的意义。但在另一些场合,它的确具有按照康德的目的论来说可以用实践哲学维护和证明的意义。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