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李立三

看了《燎原》以后

李立三

首发于1963年6月4日《北京日报》
经改后发于1963年8月4日《人民日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大革命遭受失败后的困难时期——井冈山时期,曾用这句成语来鼓励同志们对革命的信心和斗志。这是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大革命经验中,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中,找出的一条重要的革命发展规律。中国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三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大革命,一开始都只是“星星之火”,可是,为时不久,就燃起了烧遍全国的革命大火。为什么呢?我想,看了《燎原》的同志都可以领会到这个道理。当时工人群众受着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封建把头的残酷剥削,过着无法忍受的牛马不如的生活,一接触到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正好像“干柴着火”一样,自然就要燃起反抗压迫、剥削的熊熊的革命火焰。中国人民,首先是工农群众也正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面,过着极端贫穷痛苦的生活,因此,上海工人、学生和市民英勇的反帝斗争,“五卅运动”一爆发,很快就形成了烧遍全国的大革命运动。革命是反动统治阶级自己制造出来的,反动统治阶级不被彻底打倒,被压迫剥削的人民总是要起来革命的;而且条件一成熟,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这就是真理。在大革命遭受暂时失败以后,有些只看一时表象,看不见实质的人,认识不到这个道理,就灰心失望,意志消沉,脱离革命队伍,有的甚至堕落成为叛徒。毛泽东同志从革命实践中总结出了这个真理,就在当时极困难时期,也信心百倍地领导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革命斗争,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克服暂时困难,终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以肯定地说,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个真理,在今天还是有普遍意义的。归根到底,要不要革命,敢不敢革命,对革命有没有信心,是能不能做一个真正的而不是口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能不能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根本标志。
  是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星星之火”又是怎样点起来,怎样燃成熊熊大火的呢?当然,这首先需要有善于点起群众革命怒火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由于有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并且在他的领导下,训练和组织了革命的先锋队伍——中国共产党,才点起星星之火,并使它烧遍中华,把腐朽了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大厦烧得一干二净。《燎原》电影所描写的事实,也就是一个小小的例证。
  《燎原》电影大概是以安源路矿工人在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二年间,怎样逐渐觉醒起来、组织起来,怎样取得大罢工的胜利为背景的。一九二一年秋,我们党建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很快就到安源做了一段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同志当时是我们党的湘区书记,安源是当时湘区所属范围内最大的工业企业,工人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所以特别引起毛泽东同志的重视。在一九二一年十一月间,毛泽东同志派我们到安源去做工人运动的时候,他对于如何在工人中进行工作,如何把工人逐渐组织起来进行斗争,已经是胸有成竹。现在还模糊记得他当时告诉我们的话:安源工人众多,受到种种残酷剥削,生活特别痛苦,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开展的地方。但是应当看到,反动统治势力的强大和社会环境的黑暗,要开展革命工作并不是很容易的。首先应当利用一切合法的可能,争取公开活动,以便和工人群众接近,发现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逐渐把他们训练和组织起来,建立党的支部,作为团结广大群众的核心。因此,他要我们以办平民教育的名义,由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介绍到安源去(关于这件事情,李六如同志在他写的《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中,有比较详细的回忆)。我们开始办的是平民小学,学生多半是八、九岁的工人子弟;我们以访问学生家长的名义开始在工人中进行工作。开设工人补习夜校,已经是过了两三个月以后的事。平民学校的建立,首先是两个原已和毛泽东同志认识,并有通讯联系的铁路工人帮助筹办一切。为了使平民学校取得合法存在和公开活动的条件,设法通过社会关系,找到了当时在安源商会做事的一个比较开明的绅士给以支持;同时打听到当时萍乡县知事是一个喜爱古文、反对白话文的举人出身的人,因此就用“四六体”写了一篇呈文去请求立案,果然得到了他的“青睐”,很快批准立案,并把这篇“四六体”呈文加上头尾,作为布告张贴在平民学校的门口了。这样,我们就在合法的掩护下开始进行革命的工人运动。后来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时,把章程中的宗旨一条写成“联络感情,涵养德性”,也就是为了取得合法,更便于进行革命活动。
  俱乐部成立后发展很快,不到三个月就有一千多工人加入。特别重要的是,党的支部也发展很快,大约在一九二二年二月间才建立起六个人的支部,到七月间已发展到三十多人,形成了工人俱乐部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时毛泽东同志又到了安源,了解了各种情况以后,认为组织罢工的条件已在逐渐成熟,告诉我们要从各方面加紧准备。
  毛泽东同志非常注意罢工战术问题。他在九月初写了一封信给我们,其中主要意思是:罢工胜利的条件首先要靠工人群众有坚固的团结和坚强的斗志,同时必须取得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因此必须运用“哀兵必胜”的道理,提出哀而动人的罢工口号。我们正是根据这个指示,提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这个口号既激动了广大工人群众的战斗决心,又博得了社会舆论的同情,对于罢工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电影中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是合乎当时实际情况的。据说有些看了《燎原》的青年,不了解过去工人遭受残酷压迫剥削的惨痛,认为“过去工人生活没有那样苦,影片中表现的工人悲惨生活,是影片作者‘臆造’,或者导演的‘夸大手法’”。其实影片所反映的工人生活,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而且可以说只有描写不够,而决没有夸大的地方。当时工人在各种残酷压迫剥削之下,真是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因此“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这个口号才激起工人群众这样坚决的战斗热情。这也就是“哀兵必胜”思想的客观基础。
  当时毛泽东同志特别关心的事情是加强领导,这样一次有一万多人参加的大罢工——在当时湘区还是第一次——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是不行的,因此,不久后就派刘少奇同志到安源来了。刘少奇同志的到来,不仅使安源的同志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增强了信心,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而且他亲上前线,直接领导罢工运动各方面的工作。电影中最激动人心的一个场面:雷焕觉到矿务局去进行谈判,在反动武装刀枪林立之中,表现出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的英勇精神,工人阶级的坚强意志,就是反映刘少奇同志当时进行的一场与反动派斗理斗智的坚强斗争。
  从上述几点事实,就可以看出安源罢工的燎原大火正是安源党组织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指导下点起来和燃烧起来的。《燎原》影片对于这一点做了一定的反映,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比起当时的实际来,似乎还有不足之处。如果把这一点更明确地反映出来,便会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中一些个人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
  安源工人运动的一些主要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后来一九二四年,我们到上海做工人运动的时候,也就是运用了这些经验。一开始在上海六个区办了平民学校或工人补习夜校,接着培养了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建立党的支部,组织工人俱乐部。到一九二五年二月日本纱厂工人大罢工的时候,又根据“哀兵必胜”的思想,提出了“反对东洋人打人”的口号。正是这个口号鼓舞了工人的斗志,激起社会的同情,并通过商会的调解,逼迫日本资本家部分地接受了工人的要求,取得了上海工人罢工的第一次胜利。因此可以说,一九二五年上海工人运动的大发展,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是起了指导作用的。“五卅运动”爆发以后不久,又是刘少奇同志到了上海总工会担负起领导上海工人总罢工的工作。
  这就是我看了《燎原》电影以后的几点感想和回忆。我想,把这些感想和回忆写出来,对于领会毛泽东同志后来更加系统地发展了的阶级斗争思想,阶级斗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即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团结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孤立打击敌人的思想等等,也许会有一些帮助。究竟对不对,还请读者考虑和指正。

(本文曾在《北京日报》发表过。现根据一些读者的意见,作了几点补充和修改。——作者)




感谢 闲汉 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