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谁发动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自传》

基洛夫,谢尔盖·米朗诺维奇

——他的遇刺引发大规模镇压的狂潮

(1886—1934)



  俄共中央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886年生于维亚特卡省的一个小县城乌尔茹姆。我早年失去父母,同两个姐妹一起由祖母抚养,由于已故的祖父是尼古拉时代的士兵,所以祖母每月有3卢布的养老金。7岁被送进孤儿院,因为祖母无力养活三个孙儿。一年后进入小学,毕业后进市立中学。学习很好,因此市立中学毕业后作为地方自治局助学金领取者被送进喀山机工技校。在这里开始了差不多独立的生活,首先是由于助学金有限(一年96卢布)。还在乌尔茹姆时就已结识政治流放犯,他们的影响很快就显示出来了。后来在回乌尔茹姆度假时,这种结交更加巩固,并且带来了更为有益的结果——我相当认真地阅读秘密书刊,同流放犯进行了大量的交谈,等等。这种最起码的政治准备提供了同喀山的革命大学生建立某些联系的机会,技校毕业时已成为相当坚定的革命者,倾向于社会民主党。技校毕业时成绩很好,想继续学习。1904年秋赴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打算考工学院。在托木斯克进普通教育专修班学习。不久在托木斯克同在当地社会民主党组织工作的同志建立了联系(斯米尔诺夫等)。进行基本的准备工作。1905年1月参加了组织武装示威的工作,以回应彼得堡的一月事件。1905年2月2日在党的秘密会议上同40名同志一道被捕。按“行政处分”关押了两三个月,然后获释。从此开始了真正的革命工作,不久成了职业革命家。主要从事散发秘密书报和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活动,参加工人集会等。参加当时人数不多的布尔什维克小组,那时多数组织是支持孟什维克的。后来被选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托木斯克委员会(化名谢尔盖、谢尔日、科斯特里科夫),主持地下印刷厂工作。1905年革命时在托木斯克工作,主要是在塔伊加车站,在这里同在1905年牺牲的皮萨列夫一道领导了铁路工人罢工,取得很大成就。1906年初受党委派赴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去弄一台优良的印刷机(普通的手摇印刷机已不能适应我们的任务),但是在动身的那一天在察列夫县组织司库家里被捕。依据刑法第126条在托木斯克监狱关了一年左右,在交保证金后开释至开庭前。出狱后同M.A.波波夫、Г.什波列夫和列舍托夫一起建设一个出色的(在保密意义上)的地下印刷厂。印刷厂设在城市边缘格拉齐阿诺夫医生家里,他后来是高尔察克政府的成员。我们工作得很卖力。场地已接近完成。可惜一天早上我们四人在现场被捕。但是尽管进行了极为仔细的搜查,安放了印刷机的场地却没有被发现(地下室和地面之间的天花板未铺砌,屋里堆了一俄尺高的厚厚一层土,地下室的出入口经过仔细的伪装)。进行了长时间的侦讯,但是宪兵们未能找到任何罪证。除了科(科斯特里科夫),全体获释;科因前案(是被保释放的)而不得不留在监狱里。不久此案开庭审讯,科、莫伊谢也夫、男爵等六位同志受审。除科外全被判处流放,科“因未成年”而被判处三年徒刑。监狱关押期为我们提供了自学的极好机会。监狱里的图书馆相当不错,此外还能获得当时的所有合法书刊。妨碍学习的只是猖蹶一时的充满兽行的法庭,有数十人在此被绞死。在托木斯克郊区监狱的单人牢房里夜间常常充满了被送去处决的“死刑犯”发出的和同志们用生命告别的使人肝肠欲裂的喊声。但总的说来,比起自由的时候在地下状态时的学习条件要好得多。长官们似乎还鼓励犯人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安静一些,少来些狱中“晚会”、绝食等。
  服刑期满后移居伊尔库茨克。组织遭到了破坏。不久得知,在托木斯克曾建立地下印刷所的格拉齐阿诺夫医生的住宅由法庭指定某警官居住,有一天炉灶倒塌了。宪兵们记起该住宅的历史,对地下进行了挖掘,一切都暴露了。我们不得不逃往高加索,因为西伯利亚已不安全。波波夫等人在不同的地方被捕。基洛夫逃到弗拉基高加索。这里没有组织,只有个别同志。我当时处于地下状态,作为撰稿人为当地一家合法报纸工作。1915年再度被捕,因印刷厂案被押送托木斯克。在监狱里关了一年,受到审讯,但因“缺乏罪证”宣告无罪;实际上问题并不在于缺乏罪证,而是由于新纪元到来了,革命已在敲门,法官们不会听不到这种声音。
  宪兵指定我去纳雷姆边疆区,但连这也没有得到执行。再次去高加索,这时这里开始形成某种组织。在此地住到1917年革命。以弗拉基高加索社会民主党组织委员会委员身份直接参加了这一革命,在这一组织中共事的有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成员。十月革命后不久,开完苏维埃代表大会从彼得格勒返回北高加索时碰上了独特的国内战争。被组织派往莫斯科筹划武装和供应等事宜。1918年随庞大的武器和弹药运输车队取道察里津返回高加索,但已无法通过。碰上被击溃撤退的第十一集团军。被派往阿斯特拉罕。开始收集第十一集团军的残部。以第十一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身份开展保卫阿斯特拉罕和伏尔加河下游的工作。粉碎邓尼金叛乱后随第十一集团军进入北高加索,然后去巴库。在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俄共中央候补委员,在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俄共中央委员。阿塞拜疆建立苏维埃制度后被派往格鲁吉亚任俄罗斯联邦全权代表,过些时候参加里加代表团同波兰谈判。同波兰缔结和约后先后在北高加索和阿塞拜疆从事党的工作,任阿塞拜疆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和外高加索边区委员会委员。

郑异凡 译


基洛夫续志


  基洛夫于1926年接替被解除职务的季诺维也夫,担任列宁格勒省委、市委第一书记,联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起为政治局委员。1934年起任中央书记。
  1929年底,列宁格勒的一批干部举报基洛夫革命前同“左翼资产阶级报刊”合作,要求把他解职。联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监委主席团召开秘密会议进行审查,因得到斯大林的支持,基洛夫安然无恙,而举报人被撤职。不过会议的决定中仍说是基洛夫的一个错误。
  在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选举中,基洛夫得票数超过斯大林。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在列宁格勒斯摩尔尼宫被列·尼古拉耶夫刺杀。其骨灰安放在克里姆林宫的宫墙上。
  基洛夫之死引发一轮大清洗,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被牵扯进去而被判刑枪决。对于基洛夫之死有各种说法,有说是内务部人员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实施的暗杀,有说是情杀。官方在事发数小时后迅速宣布是“苏联敌人阴谋家”所为。苏共二十大后,虽进行了多次专案调查,但始终未能查明真相,得出明确结论。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