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陈尔晋(陈泱潮)《特权论》(1974)

第四篇 合理性


第十四章 扬弃论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恩选集》一卷15页)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奠定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基础,但是,随着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的发展,随着自然科学一系列新成就的获得,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入,无产阶级的哲学也需要并且也必然要有所发展和丰富。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之后,历史已经把著述《扬弃论》的责任,摆在了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面前。
  《扬弃论》的批判对象,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十分猖獗的新形而上学,即打着辩证法一分为二旗号的形而上学。
  恩格斯指出:形而上学者“在绝对不能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马恩选集》三卷61页)绝对地、孤立地、僵化地、片面地看待事物,是所有形而上学者的共性。不过,以往的形而上学者往往是在不加掩饰不予伪装的情况下表述他们的观点,而新形而上学者的特征却是打着辩证法一分为二的旗号推销他们的货色。新形而上学者自命为是对立统一规律、一分为二方法的忠实信徒。然而,他们正是从形而上学的立场出发来看待和运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他们的确把对立统一给“一分为二”了。他们或者把对立绝对化、希图唯我独尊的“统一”;或者把统一绝对化,企图从运动中一笔勾销对立。两者异曲同工,目标一致,都以其片面性和绝对化对社会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两者表现虽异根子同一,都是官僚特权僵化政治的产物。
  把对立绝对化的新形而上学者,将对立看作不可交易、不相联系、不相影响、不相渗透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好,就是一切皆好,好得不能再好,美化上天;坏,就是一切皆坏,坏得不能再坏,贬斥入地。对正确和错误的判断,不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而是凭唯心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大搞绝对化:我就是绝对真理绝对革命的化身,你就是绝对错误绝对反革命的代表!只讲斗争性、不讲亲和性;只讲绝对性、不讲相对性;只讲对抗的排斥性、不讲矛盾的同一性;只讲改变他物的第一次否定,不讲升华自己的第二次否定。他们的信条是,斗争就是一切,转化是不可能的,超乎本本之上的新东西是永远不能出现的,现存的状况就是永久的未来,绝对地一成不变,万事不会变、不可变。他们以人害言,毫不尊重相反观点中的合理部分,并且剥夺了人们进行比较和选择的可能性,从而既为相反观点保留了存在的余地,又使自己不能升华。这种新形而上学运用在科学研究上必然产生固步自封,视野狭隘等弊病,自不待言;流之于社会,则使充斥着片面性、固执己见、金刚怒目、昏头昏脑的恶斗之风泛滥开来,严重危害了人民内部的革命团结,严重阻碍了社会的革命发展。
  而把统一绝对化的新形而上学者,把自觉地维持旧质态的稳定性当作了始终的目标,只着眼数量的变化,而否定量变渐进性的中断,否认质变导致的转化,否认飞跃形成的新质态已使事物发展到了新阶段。他们在“一分为二”的幌子下,用折衷主义冒充辩证法,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莫衷一是,追求无原则的和平,追求没有对立的统一。他们看不见矛盾斗争乃是有生命力的统一物的存在形式,看不见任何稳定和平衡都是有条件、相对的、暂时的、看不见离开了对立斗争展不开矛盾的本质冲突,使事物的矛盾抑制在相对静止地方的代价,就是以停滞和落后作为交换。此种新形而上学流之于社会,其恶果就是否定和掩盖现实阶级关系的变化,否认和掩盖现实阶级斗争、助长保守无为、腐败僵化、日益堕落的官僚风气,纵容邪恶、同流合污、抗拒变革、葬送革命,同样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革命发展。
  《扬弃论》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是关于一分为二,二斗出三,全过程两点两面圆圈发展说。
  恩格斯说:“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恩选集》三卷181页)列宁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158页)并说;“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统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作僵化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看作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同上31页)
  《扬弃论》将把通过对静止的观察得来的相对性,通过对运动的观察得来的绝对性,通过对发展的观察得来的必然性,复归于它们自身有机地密切联结着的整体之中。从这个整体中,我们将看到一分为二是分解法、分析法、解剖法;而二斗出三是化合法、综合法、合成法。分解、分析、解剖,是在既成的东西中找东西;化合、综合、合成,是使未成的东西成东西。只有将此二者结合起来,才是较为完整的革命的对立统一辩证法。
  在凡是能够一分为二的地方,就必然有二斗出三。三是区别于旧一的一,是新一,是异于从前而发展了的一,是不同于开端又是开端的一。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每一桩向上发展的事实,都证明新东西的出现,事物的化合,不是没有矛盾没有斗争的调和、捏合。“合二而一”漠视、掩盖了事物矛盾斗争的法则,既不利于能动地、自觉地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又延缓了革命的转化,阻挡了向前的飞跃,导致了停顿、倒退、向后。而二斗出三却强调并昭示了矛盾斗争法则,从事物的内在活动和必然趋向方面去揭露矛盾,并通过自觉地对矛盾的扬弃,缩短矛盾的斗争周期、解决矛盾、推动向上的发展,促成向前的飞跃、加速革命的转化,比较及时地明确认识由新的质态所展开来的新的局面。
  这就是说,“二斗出三”与“合二而一”不是一回事。“二斗出三”是对“一分为二”的补充、继承和发展。但是,二斗出三所主张的斗争方法与把对立绝对化的新形而上学者所主张的斗争方法是不相同的。《扬弃论》捋说明对立是矛盾在运动中的初级斗争形式和一般的规律,而扬弃却是矛盾在运动发展过程到了一定阶段,一定尺度上才会出现的高级斗争形式和特殊的规律。对立以扬弃作为变易的环节,扬弃则以对立作为其进行的基础。对立旨在改变他物,扬弃却不但要改变他物,而且还必然要异化对他物的改变,即不但要否定,而且还要自觉地否定这个否定,自觉地改变自身,从而,“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马恩选集》三卷180页)推动事物发展、递进、上升到新的更高一级的阶段。
  显然,这种扬弃并不是绝对的否定,而是保持着肯定的东西的否定,即如黑格尔所下的命题:“否定的东西也同样是肯定的。”(《逻辑学》上卷36页)显然,这是一种使矛盾双方都发生异化上升的扬弃。如前所说,这种扬弃决不是在没有斗争的前提下达成的。恰恰相反,正是对立物矛盾双方激烈交锋、斗争的结果。“扬弃”本身就是斗争的特殊的高级的形式、手段。
  这种使矛盾双方都发生异化上升的扬弃,与折衷主义有着根本的、原则的、本质的区别,和把统一绝对化的新形而上学者所追求的统一,是不相同的。
  扬弃决不是矛盾双方半斤对八两的结合。因为矛盾双方应予保留的肯定成份、合理因素本来就不是相等的,其中必有一方是主流部分,而另一方不过是支流部分。同时,扬弃也绝不是矛盾双方原有性质和形态的保留,乃是经过变易的保留。矛盾双方之所以还有如此相一致的地方能够结合起来产生新质态,一种情况乃是因为事物总是在新陈代谢的规律中发展起来的,新的方面总是富有生命力的,仅仅由于新陈事物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联结、互相制约和互相影响,才导致了新的一方面有需要抛弃的地方,而旧的方面又还有生命力的地方需要保留。这样,就造成了新旧两方面都具有抛弃的同一性和保留的同一性。当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一经在斗争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到了一定阶段、达到了一定尺度,同向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斗争的特殊的高级的形成——扬弃就出现了。矛盾双方经过扬弃立即发生异化,使前一过程的矛盾发生质变,从而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显现转化……等等。




上一篇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