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 -> 《土改的经验与心得》(1950)

当知识分子遭遇土改

——《土改的经验与总结》整理者谈

陆农师



  最近利用寒假时间,为马库整理录入了一本名叫《土改的经验与总结》的小册子。册子总字数大概三万字多一点,主要的内容是京郊土改时的土改工作队队员对于土地改革和知识分子改造两大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本书收录的文章,除了第一篇点出背景,提纲挈领的文章是当时的政务院秘书长陶希晋(陶国华)的手笔,其余均出自参加土改的北京高等院校的教授学生之手。作者中,既有比较出名的冯友兰、雷海宗等大知识分子,也有网络检索不到的各校普通学生。
  总的来说,这本小册子既有一些突出的优点,也有一些不容回避的缺点。先说优点。首先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京郊土改是北京知识分子与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政治互动,而这本小册子是其中部分知识分子参加土改的经验的第一手记录,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意义。读完之后,对于京郊土改的流程,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比如几位作者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开群众大会的意义和把控会议气氛和走向的手段。
  再谈缺点。因为这本册子是摘录了京沪等地几家主流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拾掇成篇,再加上作者们的敏感身份(思想需要得到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这些文章便有浓烈的知识分子向新政权纳款输诚的色彩。因此,虽然这些文章都有知识分子和土改两大主题,但是对于知识分子在土改中接受思想改造的心路历程描写得不够细腻自然,有些地方甚至是简单的喊几句不痛不痒的政治口号。其次,文章的作者们大概只在农村呆了一个冬天,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大多只关注了土改工作。对于农村和农民的观察,个人感觉大多还是以走马观花为主。
  介绍完总的优缺点,我就简单地谈一下自己对这几篇文章的感想。首先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周谖的《我参加了京郊土改工作》,也是篇幅最长的一篇(字数大概接近一万字,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弱)。周谖本人我没查到什么背景材料,大概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学生。他的文章篇幅长,分了十六个部分,但是空头套话不多,很多地方以举例为主,能看出来没有太多修饰的痕迹。前几个章节讲了自己的行程和土改工作的一些规划,后面分章叙述了调查研究,群众大会,妇女青年工作等土改必不可少的环节。读过之后,基本上可以通过土改工作这一条主线,把握住解放后农村的精神面貌。至于冯友兰的《土改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主要是讲了一下群众路线在土改工作的实践问题,还算详实。雷海宗的《土改工作中认识到的新农民》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了,抓的点很有意思,是解放后农民的新面貌,但是写的却很空洞,新农民的形象在他的文章里变得扁平化和政治化。其他的文章,金凤的《如何在土改中改造知识份子》可能以一个官僚的视角,提供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土改中接受思想改造的流程,是需要注意的史料。孟庆时的《土改中农民给我的教育》虽然只谈了作为普通学生的自己的思想转变过程,但胜在真挚朴实。剩下的文章倒也算可读,但是行文流于政治口号和扁平的模范叙事。以上均为我个人整理阅读后的意见,欢迎诸位指正!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