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1918—1919年德国革命文献汇编)

时间表



  1870年:奥托·冯·俾斯麦统一了德意志各邦国,成立了立宪君主制的德意志帝国;各邦仍然保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一些邦还拥有自己的王朝。

  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

  1879年:俾斯麦颁布《反社会党人法》(Sozialistengesetze),取缔了包括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内的一切社会主义组织。

  1890年:《反社会党人法》失效后,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改称德国社会民主党。

  1914年8月1日:德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奥匈帝国结盟。

  1914年8月4日:社民党宣布支持战争。

  1914年8月5日:罗莎·卢森堡和另外六名反对战争的社民党员成立了“国际派”。

  1914年12月2日:卡尔·李卜克内西在国会中投票反对发放战争债券,他是唯一一位这样做的社民党国会议员。

  1916年1月1日,国际派开始出版《斯巴达克斯通信》,并从此得名“斯巴达克斯派”(Spartakusgruppe)。

  1916年6月28日:卡尔·李卜克内西在一次反战集会上演讲后,被当局以“叛国”的罪名逮捕,革命工长组织为此在这一天在德国各地组织了大规模抗议罢工。

  1916年8月23日:卡尔·李卜克内西被判处监禁四年零一个月。

  1917年3月—4月:由革命工长组织发动的罢工浪潮席卷了德国,主要集中在军事工业。

  1917年4月8日:持反战立场的社民党员成立了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

  1917年7月—8月:北海舰队水兵举行了反抗帝国海军司令部的起义;起义失败后,起义领袖马克斯·莱希皮奇[1]和阿尔宾·科比斯[2]于1917年9月17日被判处死刑。

  1918年1月:革命工长组织发动了反对战争的罢工浪潮。

  1918年1月31日:库尔特·艾斯纳[3]因鼓动军火工人罢工,而被判处监禁九个月。

  1918年4月24日:埃里希·米萨姆[4]因进行反战鼓动而被拘押在慕尼黑东边一百千米处的特劳恩施泰因(Traunstein)。

  1918年10月3日:马克斯·冯·巴登[5]被任命为首相;社民党人菲利普·谢德曼[6]入阁。

  1918年10月29日—30日:威廉港的水兵举行起义。

  1918年11月2日:基尔群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声援威廉港起义;警察枪杀七人,打伤二十九人。

  1918年11月4日:起义水兵与工人占领了基尔。

  1918年11月6日:起义者占领威廉港。

  1918年11月7日:包括汉诺威、布伦瑞克、法兰克福、斯图加特和慕尼黑在内的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与武装起义。

  1918年11月7日: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退位;(独立党人)库尔特·艾斯纳宣告成立巴伐利亚共和国。

  1918年11月9日:威廉二世逃往比利时,菲利普·谢德曼趁机成立共和国;卡尔·李卜克内西在同一天宣告成立德意志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克斯·冯·巴登辞职,由(社民党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7]出任总理。

  1918年11月10日:在柏林成立了由两个机构组成的临时政府:一个是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由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奥托·兰茨贝格[8]、菲利普·谢德曼(以上三人为社民党人)和埃米尔·巴尔特[9]、胡戈·哈泽[10]和威廉·迪特曼[11](以上三人为独立党人)组成;另一个是大柏林工人士兵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它由二十四名委员组成,社民党和独立党各占一半。

  1918年11月10日:布伦瑞克宣告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贡比涅(Compiègne)森林附近的一节火车车厢上,德国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议;长达六个月的和平谈判开始了。

  1918年11月11日:斯巴达克斯派改组为斯巴达克斯同盟,它现在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1918年11月14日:库尔特·艾斯纳邀请古斯塔夫·兰道尔[12]来慕尼黑,请他“鼓吹灵魂的改造”。

  1918年11月1日—15日:工人士兵苏维埃控制了多个德国城市,包括莱比锡、汉堡、布莱梅、开姆尼茨(Chemnitz)、布伦瑞克、杜塞尔多夫、鲁尔河畔米尔海姆(Mülheim an der Ruhr)、基尔、吕贝克(Lübeck)、弗伦斯堡(Flensburg)、奥尔登堡(Oldenburg)、库克斯港(Cuxhaven)和汉诺威。

  1918年11月15日:社民党工会领袖卡尔·列金[13]在柏林与工业巨头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内容主要是在由社民党控制的工会内镇压激进社会主义势力,并建立了“工商业雇主雇员中央伙伴关系”(Zentralarbeitsgemeinschaft der industriellen und gewerblichen Arbeitgeber und Arbeitnehmer)。

  1918年11月23日:德国国际共产主义者集团成立。

  1918年12月6日:在社民党的唆使下,反动军队在柏林袭击了赤手空拳的激进士兵游行队伍,杀死十六人。

  1918年12月10日:武装的前禁卫军高调进入柏林,宣誓与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合作,但没有向大柏林工人士兵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宣誓,此事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

  1918年12月16日—21日:全德工人士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柏林举行;这次大会经过表决,决定召开国民议会,反对建立苏维埃制度。

  1918年12月24日:激进的人民海军师在柏林与陆军正规军部队发生激烈冲突;约有七十人死亡;史称“圣诞节冲突”(Weihnachtskämpfe)。

  1918年12月29日:由于社民党无视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决议,并在圣诞节冲突中与反动势力相勾结,独立党退出了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社民党补选了两名人民全权代表委员:古斯塔夫·诺斯克[14]与鲁道夫·维塞尔[15];诺斯克被任命为陆军部长。

  1919年1月1日:斯巴达克斯同盟与德国国际共产主义者集团组成德国共产党。

  1919年1月4日:柏林警察总监艾米尔·艾希霍恩[16](独立党人)因在圣诞节冲突中拒绝镇压游行队伍而被政府撤职。

  1919年1月5日:为了抗议艾希霍恩被撤职一事,几千名工人——其中许多持有武器——在柏林市中心举行游行,最后占领了多家报社,包括社民党机关报《前进报》在内,并成立了临时革命委员会(Provisorischer Revolutionsausschuss);尽管这次起义后来被称作斯巴达克斯起义,但斯巴达克斯派并没有策划和组织起义。

  1919年1月9日:在古斯塔夫·诺斯克统帅下的陆军开始镇压示威群众。

  1919年1月10日:布莱梅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

  1919年1月12日:自由军团抵达柏林,参加镇压起义,并夺取了被起义者占领的多处据点,包括《前进报》报社在内;156人在战斗中丧生。

  1919年1月12日:巴伐利亚举行邦议会选举,共产党和无政府派抵制选举,最后资产阶级政党获胜,独立党失败。

  1919年1月15日: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被反动军队残杀。

  1919年1月19日:国民议会选举,遭到德共抵制;社民党赢得了37.9%的选票,成为最大党,但是各资产阶级政党的总票数依然超过半数;独立党仅获得了7.5%的选票;联合政府成立,由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社民党人)任总统,菲利普·谢德曼(社民党人)任总理。

  1919年2月3日—10日:库尔特·艾斯纳前往伯尔尼参加国际社会主义者大会,这是战后欧洲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领袖们首次开会。

  1919年2月4日:布莱梅苏维埃共和国被政府军和自由军团镇压。

  1919年2月21日:库尔特·艾斯纳在慕尼黑被反动军人暗杀。

  1919年3月3日—16日:由革命工长组织领导的工潮在3月4日发展成为武装冲突;从3月9日到16日,政府宣布戒严,政府军和自由军团镇压了工人起义;约2000人丧生,1600人被捕;德共主席列奥·约吉希斯[17]在3月10日遇害。

  1919年3月—4月:上西里西亚、鲁尔河谷、符腾堡(Württemberg)、马格德堡(Magdeburg)、莱比锡等地接连发生暴动;暴动在四月底被军队镇压。

  1919年4月7日: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但德共并不支持。

  1919年4月8日—14日:第二次全德工人士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柏林举行;这次大会没有产生多少影响。

  1919年4月13日:政府军首次进攻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德共的赤卫队击退;包括埃里希·米萨姆在内的一些重要人物被捕入狱;德共接管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行政,“巴伐利亚第一苏维埃共和国”只坚持了一个星期,现在变成了“第二苏维埃共和国”。

  1919年4月17日:政府军和自由军团镇压了布伦瑞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19年5月1日:政府军和自由军团镇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古斯塔夫·兰道尔在5月2日被捕遇害。

  1919年6月28日:签订《凡尔赛和约》;德国被迫割地、裁军、赔款。

  1919年7月5日:慕尼黑共产党领袖欧根·列维涅[18]因积极领导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而遇害。

  1919年7月12日:埃里希·米萨姆因领导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而被判处在要塞内监禁十五年。

  1919年8月14日:魏玛宪法生效,按照魏玛宪法,德国是联邦制共和国,拥有总统和议会民主制。

  1919年10月20日—23日:德共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保尔·列维[19]和改良主义派控制了党,决定参加议会选举和工会活动,并开除了激进派。

  1920年1月13日:新颁布的《企业代表会法》[20]使苏维埃彻底失去了政治意义;在抗议该法案的游行中,有四十二人被杀。

  1920年3月13日:卡普暴动;全国各地掀起了反抗卡普暴动的罢工浪潮,挫败了政变。

  1920年3月:在德国一些地方,主要是在鲁尔河谷和福格特兰,工人反抗卡普暴动的行动演变为广泛起义,最后被政府军和自由军团镇压。

  1920年4月3日:在德共二大上被开除出党的激进派成立了德国共产主义工人党。

  1921年3月—4月:中德起义(Mitteldeutsche Aufstand)震撼了萨克森—安哈尔特工业区;马克斯·赫尔茨[21]、卡尔·普莱特纳[22]等人组织工人起义,试图控制该地区,抵挡中央政府的军队;起义最后被政府军镇压;近两百人被杀,六千名工人被捕。

  1921年4月15日:马克斯·赫尔茨被捕,被判处终生监禁。

  1922年2月3日:卡尔·普莱特纳被捕,被判处十年徒刑。

  1924年12月20日:埃里希·米萨姆获赦出狱。

  1928年7月:马克斯·赫尔茨和卡尔·普莱特纳获赦出狱。




[1] 马克斯·莱希皮奇(Max Reichpietsch,1894年10月24日——1917年9月5日),当过机械师,1914年应征入伍,参加了海军。1917年在水兵中间建立了革命组织,并与柏林的独立社民党领袖建立了联系。1917年8月26日被当局当作“叛乱头目”逮捕,与多名同志一起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1917年9月5日与科比斯一起在科隆英勇就义。——中译者注

[2] 阿尔宾·科比斯(Albin Köbis,1892年12月18日——1917年9月5日),出身于工人家庭,1912年志愿参加海军。1917年与莱希皮奇一同在海军中建立革命水兵组织,同年8月26日与莱希皮奇、贝克斯、萨赫泽和威廉·韦伯(Wilhelm Weber)一同被捕,后被反动法庭判处死刑,9月5日与莱希皮奇一起在科隆英勇就义。——中译者注

[3] 库尔特·艾斯纳(Kurt Eisner,1867年5月14日——1919年2月21日),出身于加利西亚的一个犹太家庭,出生于柏林,1898年参加社民党,同年参加《前进报》的编辑工作,撰写文艺评论。后成为修正主义者,1905年离开《前进报》编辑部,此后靠撰文为生。1914年出于和平主义立场反对战争,1917年参加独立党,在慕尼黑的工厂里开展组织工作。1918年1月被判处八个月监禁,十一月革命中在巴伐利亚领导革命,后任巴伐利亚总理,1919年2月21日被暗杀。——中译者注

[4] 艾里希·米萨姆(Erich Mühsam,1878年4月6日——1934年7月10日),德国作家,出身于犹太药剂师家庭,一战前积极参加无政府主义运动,一战初曾支持战争,但后来又转向反战立场。1918年4月被捕,十一月革命后获释,参加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颠覆后被判处15年徒刑,在狱中写了许多作品,1923年获大赦出狱。出狱后他写了不少辛辣讽刺纳粹党的作品。国会纵火案发生后被捕,1934年在奥拉宁堡集中营遇害。——中译者注

[5] 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Prinz Maximilian von Baden),全名马克西米利安·亚历山大·弗里德里希·威廉(Maximilian Alexander Friedrich Wilhelm,1867年7月10日——1919年11月6日),1918年10月4日德国成立议会制民主政府后,出任帝国首相,十一月革命爆发后,于11月9日被迫将权力移交给艾伯特。——中译者注

[6] 菲利普·谢德曼(Philip Scheidemann,1865年7月26日——1939年11月29日),社会民主党人,1903年当选为帝国国会议员,一战期间跟艾伯特一起支持战争拨款,魏玛共和国成立后任首届总理。——中译者注

[7]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1871年2月4日——1925年2月28日),生于裁缝家庭,1889年参加社民党,1905年当选社民党总书记,1912年当选国会议员。在一战中积极配合帝国主义战争。1918年11月8日担任总理,1919年2月11日担任总统,镇压了十一月革命。——中译者注

[8] 奥托·兰茨贝格(Otto Landsberg,1869年12月4日——1957年12月9日),1890年参加社民党,1912年当选为国会议员。一战爆发后持爱国主义立场,在党内属于右翼。1918年被选为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委员,1919年出任谢德曼内阁的司法部长,1920年至1923年出任驻比利时大使,1924年至1933年被选为国会议员。纳粹上台后流亡国外。——中译者注

[9] 艾米尔·巴尔特(Emil Barth,1879年4月23日——1941年7月17日),五金工人,社会民主党人。1917年退伍,加入独立党。一月工潮后,他接替里夏德·米勒,担任革命工长组织领袖。曾任苏维埃执委会委员,一九一八年十一月至十二月间任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委员。1920年仍留在独立党内,1922年回到社民党。此后无突出表现。——中译者注

[10] 胡戈·哈泽(Hugo Haase,1863年9月29日——1919年11月7日),出生于东普鲁士一个犹太家庭,曾在柯尼斯堡当律师,被称为“穷人的律师”。1897年当选为帝国国会议员,1911年当选为社民党主席,1912年当选为帝国国会中的社民党党团主席。1914年反对投票赞成战争拨款,但由于党的纪律要求,投了赞成票。从1916年起成为中派少数派的发言人。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成立后担任其领袖,1918年11月至12之间担任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委员。他是独立党右翼领袖,后来在国会台阶上被民族主义者暗杀。——中译者注

[11] 威廉·迪特曼(Wilhelm Dittmann,1874年11月13日——1954年8月7日),家具木匠,1898年参加社民党,1899年当上记者,1912年当选为议员。反对一战,特别反对书报检查制度。参加了独立社会民主党的创建。在1918年1月罢工之后,被判处在要塞内监禁五年。1918年10月获赦免,11月和12月间任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委员。在独立党内是右派领袖,1922年返回社民党。1933年流亡瑞士,1951年回国。——中译者注

[12] 古斯塔夫·兰道尔(Gustav Landauer,1870年4月7日——1919年5月2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的主要理论家。一战中坚持和平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立场,1919年4月参加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任公众教育和启蒙人民委员,后辞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颠覆后被捕入狱,1919年5月2日在狱中遇害。——中译者注

[13] 卡尔·鲁道夫·列金(Karl Rudolf Legien,1861年12月1日——1920年12月26日),德国工会活动家,1886年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同年参加工会运动,1889年出席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社会主义者大会,参与创建第二国际。1890年起任德国工会总委员会(Generalkommission der Gewerkschaften Deutschlands)主席,1913年任国际工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s Confederation)首任主席,1919年任全德工会联合会首任主席,1920年发动总罢工抵抗卡普暴动。1920年6月出任国家临时经济委员会副主席。曾于1893—1898年和1903—1920年当选国会议员。——中译者注

[14] 古斯塔夫·诺斯克(Gustav Noske,1868年7月9日——1946年11月30日),社会民主党人,1906年当选议员,十一月革命爆发后利用自由军团镇压革命,并且是杀害卢森堡与李卜克内西的幕后黑手。——中译者注

[15] 鲁道夫·维塞尔(Rudolf Wissell,1869年3月9日——1962年12月13日),1888年参加社民党,1908年起任柏林工会中央工人书记处委员,1916年起在《前进报》工作,1918年3月当选为帝国国会议员。十一月革命期间任工会总委员会副主席,鼓吹劳资合作,反对成立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1月当选为魏玛共和国国民议会议员。1919年2月至7月任经济部长。1928年至1930年任劳动部长。纳粹上台后退出政治活动。1945年后参加了社民党的重建,反对社民党与共产党的合并。——中译者注

[16] 艾米尔·艾希霍恩(Emil Eichhorn,1863年10月9日——1925年7月26日),出身于手艺人家庭,当过玻璃工人,1881年参加社民党,1893年起成为全职党务工作者,1908年至1917年间领导社民党出版局。1917年参加独立党,组建了独立党的出版局,并领导了苏俄罗斯塔通讯社的“信息”部。1918年11月9日被任命为柏林警察总监。1919年1月5日他被解除警察总监的职务,此事成了一月斗争的导火索。一月斗争后流亡到布伦瑞克。后当选为独立党的国民议会议员。在党内属于左翼,1920年参加了统一共产党。1921年支持列维,参加了共产社,但后来回到了德共。在逝世前一直任德共的国会议员。——中译者注

[17] 列奥·约吉希斯(Leo Jogiches,1867年7月17日——1919年3月10日),党内化名叫列昂·蒂什卡(Leon Tyszka),出身于立陶宛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少年时就参加了地下革命运动,1888年第一次被捕。1890年在瑞士遇见了罗莎·卢森堡,在1906年之前两人一直是相互的伴侣,而约吉希斯直到卢森堡牺牲之前一直是她的战友。他同卢森堡一起创建了波兰王国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从1897年起,约吉希斯在流亡地德国领导波兰王国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1905年返回波兰,在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革命失败后被判处六年苦役,后逃回德国。在一战爆发前,因在关于俄国党的几个问题上同列宁产生分歧,跟列宁在政治上决裂;后来又在关于波兰党的问题上同拉狄克发生严重冲突。一战爆发后持国际主义立场,参加了《斯巴达克斯通信》的编辑工作,参加组织斯巴达克斯同盟,并支持打入独立党。1918年3月被捕,革命爆发后获释,成为中央局领导人。在德共成立大会上入选中央局。1919年1月反对李卜克内西的政策,1919年3月被反动军队杀害。——中译者注

[18] 欧根·列维涅(Eugen Leviné,1883年5月10日——1919年7月5日),出身于圣彼得堡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897年起在德国求学。参加过1905年俄国革命。1906年、1908年两次被捕,被流放西伯利亚,后逃回德国,参加了社民党。1914年至1916年间应征入伍,后参加独立社民党,在苏俄罗斯塔通讯社工作。参加斯巴达克斯同盟,负责莱茵兰地区的组织工作,被当选为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被派去参加共产国际一大,但未能抵达俄国。他受命重建巴伐利亚的德共组织,清除亲无政府主义的左派,领导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颠覆后被反动法庭判处死刑,7月5日在狱中就义。——中译者注

[19] 保尔·列维(Paul Levi,1883年3月11日——1930年2月9日),生于黑辛根(Hechingen)一个富有的犹太商人家庭,1906年参加社民党,同年开始当律师。1915年3月参与成立国际派,1915年4月被强征入伍,经绝食抗议后于1916年退役,随后他前往瑞士参加齐美尔瓦尔德左派的活动。十月革命后返回德国,从1918年3月起担任《斯巴达克斯通信》编辑。1918年底参与创立德共,并当选为中央局委员。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牺牲后,列维担任德共中央领导,并在1919年10月的德共二大上将极左派开除出党。1920年率领德国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二大。1921年三月行动失败后,因批判盲动主义而被开除出党。随后成立了共产主义社(Kommunistische Arbeitsgemeinschaft),1922年春季随共产主义社参加独立党,同年随独立党返回社民党。1930年在病中自杀。——中译者注

[20] 关于《企业代表会法》(Betriebsrätegesetz)出台的前后经过,请参阅孟钟捷的《德国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发生史》。——中译者注

[21] 马克斯·赫尔茨(Max Hoelz,1889年10月14日——1933年9月15日),出身于工人家庭,当过木匠。1905年移民英国,当过机械工人。1914年参军,负过重伤,后参加独立党,在铁路上工作。1919年在福格特兰进行组织失业者的工作,并实践了“直接行动”。1919年参加德共,开始进行“城市游击战”活动,在卡普暴动期间,他把城市游击战发展到了很大的规模。后脱党,参加共工党,1921年3月在曼斯菲尔德(Mansfeld)地区组织武装斗争。后被捕,逃走,再次被捕,并被判处终生监禁。后重新加入德共。1928年获大赦,此后在全国巡回演讲,1929年去了莫斯科。后因船难事故遇难。——中译者注

[22] 卡尔·普莱特纳(Karl Plättner,1893年1月3日——1945年6月4日),出身于工人家庭,当过印刷工。1914年参加社民党,一战期间担任青年组织者,曾因散发支持李卜克内西的传单而被判处监禁十八个月。1918年在德累斯顿参与成立德国国际共产主义者集团,并担任过德累斯顿工人士兵苏维埃委员,后辞职。德共成立时即加入,并成为其极左派的活动家。在1919年的布莱梅苏维埃共和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0年在鲁尔同卡普分子作斗争。后参与成立共工党,领导共工党的作战部门,组织了多次“征收”活动,给党募集经费。在1921年3月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了城市游击队,1921年被捕,1923年被判处在要塞内监禁十年。1928年获特赦,重新参加了德共。纳粹上台后被关进集中营,活到了战争结束,但因为长年的折磨,健康严重受损,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就病逝了。——中译者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