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托派少数派刊物《新旗》 -> 1946年第1期    相关链接:郑超麟

从四国外长会议失败说起

作者:兰因〔郑超麟〕 来源:《新旗》1946年第1期


  李星按:二战结束不久,世界强国频繁开会,商议各自的势力范围。这里的两个短文评论了1946年的四国外长会议,作者分别是王凡西一派和彭述之一派。文章虽短,但两方的立场差异,也很明显。王郑一方关注帝国主义战争后,欧洲的旧民族国家现状更加不能适应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而指出欧洲无产阶级的联合势在必行。
  彭一方则更关注大国协商中帝国主义与民族解放的议题,也就是彭派在40年代侧重的“民主斗争”“民族解放”……


  欧洲战争中止刚满一周年,那里又剑拔弩张起来了。南斯拉夫和意大利争夺特里埃斯特,不惜诉诸武力。事情若是限于特里埃斯特一地和南意两国,还没有多大关系,不幸的是南斯拉夫背后站着苏联,而意大利有英美二国撑腰。难道第三次大战就要起来了么?——大家奔走相告着。
  这一切恐慌,是由巴黎卢森堡宫四国外长会议的失败引起来的。人们很天真地以为美苏英法四国外长,或杜鲁门,史大林,艾德礼三巨头,只要互相让步,同意一些办法,就可以解决欧洲问题。现在他们各执己见,于是灾祸临头了。
  但是外长会议失败固然不能解决欧洲问题,外长会议成功,甚至巨头会议成功,那时能解决欧洲问题么?那时至多把危机推延一个时候罢了,并不能消灭危机,欧洲问题并不能解决。
  欧洲有那么多无食无衣无家可归的人急待救济;但救济是不够的,必须让他们加入经济的生活,即必须恢复工业和交通设备,给予农具,肥料,种籽与农民;但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又必须撤除一切国家疆界,把欧洲形成一个经济整体,使得其中人民同属于「欧洲社会主义合众国」之下。
  欧洲再没有比现在更需要一个「合众国」了。世界文明最发达的一洲,它的生产力早已超出国家疆界范围外去了。洛兰有铁,萨尔有煤,不幸前者在法国疆界以内,后者在德国疆界以内,合则双美,离则两伤。这煤铁分合问题,也是两次大战争起因之一的。即此一例可概其余。欧洲若是仍旧保存那些疆界,这一二十个国家若是仍旧自成经济单位,有各自政治,军事,外交,财政系统,那么即使恢复到二次大战前水准,仍然要爆发战争的。必须打破国家疆界,成立联邦。
  「欧洲合众国」理想很早就有了,若干资产阶级政治家也曾于两次大战中间提出这个主张。可是我们对于欧洲资产阶级,无论哪一国的,久已失去信任心了,他们久已没有发挥甚么进步作用的能力了。「欧洲合众国」只能由各国无产阶级以革命手段来完成。这个联邦国家若能成立,必是「社会主义合众国」,而非如美国那般的「合众国」。
  美国能够救济欧洲饥荒,必要时也许能够部分地恢复欧洲生产和交通设备,可是它决不愿欧洲有个「合众国」,更不愿有个「社会主义合众国」。
  英国也不愿这个「合众国」成立,因为英国现在已经把欧洲一部分当作它的市场,藉以相当补偿它在战争中和战后的损失。
  苏联也不愿这个「合众国」成立,不仅因为它的领土扩张将停止于这个「合众国」边缘,而且因为欧洲无产阶级抬起头来,将助长它国内无产阶级声势。
  欧洲问题的解决,首先是欧洲无产阶级自己的事情。无产阶级现在应当提出「欧洲社会主义合众国」口号,同时补充以「保卫欧洲革命以反对它的一切敌人」口号。



感谢 雪球 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