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 《十月评论》资料专题:菲律宾革命(1980年代)

马可斯倒台与菲政局分析

小 点

十月评论 第13卷 第1期(总第109/110期)1986年1/2月出版



  统治菲律宾20年的马可斯独裁政灌,终于在美国推动下倒台。以科拉桑.阿基诺夫人和劳雷尔为首的资产阶级反对党派,以反马可斯独裁的姿态,赢取了大部份反独裁的群众支持,组成新政权,企图收拾残局,重建资产阶级和美国帝国主义的统治。新局势对于在整个大选过程之中呈现策略危机的菲律宾共产党和左派力量,是更严峻的考验。但至少在未来的一段民主橱窗时期,城市群众运动有一个发展的机会。

  严重统治危机和社会激进化


  经过马可斯政权独裁统治20年之后,菲律宾所面对的极严重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已达到非变不可的地步。在经济方面,菲律宾的国民经济停顿,农业陷入重大危机,外债严重,经济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持续萎缩,以马可斯及其亲信、家族为主的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加紧压榨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其它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藉着对菲律宾的经济控制和外债,加紧剥削菲律宾劳动人民,迫使政灌推行更严厉的紧缩政策。
  在政治方面,马可斯政权和军队的贪污、腐败、残暴、独裁,已令这个国家机器失去可信性。即使在名义上的军法统治被撤销后,马可斯政权仍只能靠国家机器暴力来维持统治,而且越来越难控制国内的政治局面。不但群众对政权架构失去信心,连资产阶级和美帝,也对政权的控制力表现怀疑,要求改革国家机器和军队,能够有效地统治,争取群众对国家政权的信心。
  菲律宾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将国内社会危机深化。贫富悬殊增大,更多人生活在贫穷线之下。失业和半失业,影响着一半人以上。政权的加紧剥削和镇压,迫使各社会阶层的更大部份激进化,走上反抗马可斯独裁政权的斗争道路。
  过去几年来,主要以农村武装斗争反抗马可斯政权的菲律宾共产党新人民军,便是在这种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取得不断的壮大,在全国大部份省份活动,令全体菲律宾资产阶级和美帝担忧,力谋打击游击运动的发展。
  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阿基诺在83年被马可斯政权军方枪杀之后,群众爆发庞大而持续的反马可斯动员。这个动员的领导权,逐渐被以阿基诺夫人为首的资产阶级反对派取得,斗争矛头也被集中在马可斯集团的几个人身上。虽然如此,社会群众的激进化仍在加强,城市的工人运动也有一定的发展,逐渐克服政权的镇压;罢工斗争也更形广泛和普遍。

  美国后台寻求消除危机


  美国帝国主义在这个前殖民地拥有大量经济利益和两个极具战略价值的海空军基地。美国历任政府都大力支持马可斯政权。为了保护本身利益.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和群众进一步向两极激剧分化,里根政权施压力要马可斯政府和军队作出改革,加强其统治和控制能力,改善其国内和国外的形象;美国政府同时又支持拉莫斯取代马可斯亲信贝尔,以牵制马可斯。
  当马可斯御用法庭宣布贝尔及其它人谋杀阿基诺的罪名不成立后,马可斯宣布恢复贝尔的军队领导职位,美国政府便加紧施压力,迫使马可斯提早进行总统选举。大选可以澄清国内局势,显示马可斯政权在全国的控制力相与资产阶级反对派的力量对比。如果马可斯不必以明目张胆的舞弊而仍能取得胜利的话,便可以恢复政权在国内外的合法形象,减少资产阶级分裂的危险,延长政权的统治。如果资产阶级反对派力量取得重大社会支持,美国政府便可顺理成章地要求马可斯下台,让权力转移给更能驾驭群众的资产阶级代表。
  大选更可将群众普遍反马可斯的要求,引导在资产阶级选举的议会政治改良主义渠道之内,抵销群众激化的过程,而且能令主张武装斗争道路、排拒结合合法斗争策略的菲共和新人民军,处于被动和面对内部分歧甚至分裂的压力。

  马可斯政权完全破产


  整个大选过程和结果,清楚显示了马可斯政权的破产。在国际传播媒介和国内外监察组织的报导、监察和揭发下,马可斯政权的舞弊、暴力威胁和袭击选民及反对党派、贿买选票、伪造或没收选票、篡改选举结果、操纵点票过程等等丑态无所遁形。广大人民压倒性反对马可斯政权的意向,在这次选举中明确地表露出来。在这情况下,马可斯政权不顾一切,完全放弃任何公正面貌的假装,宣布选举胜利.只能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彻底破产,完全丧失了它的合法统治和存在基础。
  各国政府都明显认识到这一点,对宣布选举获胜的马可斯政权,都企图保持一段距离,以观望局势变化。反而是在幕后推动这次选举和寻求转移政权的美国,却闹出了里根总统乱说话的笑话,令国务院和国会尴尬不已。较具象征意义的,却是苏联政府率先表态承认马可斯政权的愚昧、短视政策,和中国政府打着『互不干涉内政,两国友好』的口号,实质上却是不理会菲人民强烈反对马可斯政权,继续推行它的机会主义外交政策。
  为了消除菲律宾这次空前的政灌统治危机,化解群众的大规模动员,美国政府加强策动将政权转移给阿基诺夫人和劳雷尔的行动。在美国特使哈比亲赴安排之后,拉莫斯和前国防部长恩里莱率先叛离马可斯。经过四日的内外压力、群众加强动员,在美国要求马可斯下台之后,马可斯终于被迫流亡国外,结束了他的独裁统治。

  资产阶级新政权上台


  马可斯倒台了!受全国广大人民拥戴,连菲共都称许的阿基诺夫人上台了!人民持续动员争取推翻马可斯独裁统治的愿望初步达到了!菲律宾的局势会怎样发展呢?这两年来群众动员的斗争矛头马可斯从政治舞台消失之后,群众运动将会怎样走和面对怎样的政治局面呢?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目前得以缓和,但其它的经济和社会危机能否得以解决呢?新政权与菲共和新人民军的关系又会是怎样呢?菲共能否克服它的策略危机,甚至是改变其战略和工作重点呢?在考虑这一连串重大问题之时,更需要对新政权的本质、群众运动的发展状况和菲共的表现作进一步分析。
  虽然阿基诺夫人的原有政党是自由资产阶级政政党,但这次阿基诺夫人事实上是以副总统劳雷尔的传统资产阶级政党的纲领进行竞选的。劳雷尔是马可斯的新社会运动的创办者之一,直到数年前仍然是马可斯政权的重心人物,他现属的党与马可斯的党在纲领上没有基本的差别,在例如对待美国的立场上,可能比马可斯更亲美和软弱。阿基诺夫人在竞选过程之中,亦逐渐改变了几个主要立场,例如不再谈撤走美军基地,对菲共和新人民军的态度转趋强硬,言论走向明显反共等。至于在背叛马可斯过程中起了带头作用的拉莫斯和恩里莱,更是马可斯的长期亲信和左右手。
  可以预见的,是新政权在对待美国帝国主义的支配、美军基地问题、国际货币基金会和银行界的紧缩政策要求和支付庞大债务问题、国内的土地改革和农业破产问题、经济萧条问题等,都会采取与马可斯政权大同小异的立场,亦即亲美、亲西方、维护国内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立场。
  固然,起码在执政初期,新政权需要摆出民主开放的姿态,推行一定程度的国家体制和军队改革,消除一些最受人民诟病的贪污腐败情况,重建已经破产的国家架构、军队和法制等的形象,争取人民的信心,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对付菲共和新人民军的政策上,它更大可能采取怀柔与打击、分裂与歼灭的并行政策,更灵活地对付这个革命敌人,尤其是在新政权初步稳定下来之后。
  在释放政治犯、放松独裁统治、给予人民较大民主自由的同时。新政权将会寻求在意识形态上消解人民的动员,以呼吁全国和解、全民合作、作出牺牲等等,要求劳动人民退回家中和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牺牲和容忍,负担重建经济的代价。这个策略同样会被应用在分裂菲共和新人民军的斗争动员,扭转这几年的社会激进化和两极分化的情况。
  新政权除了团结了国内大部份资产阶级外,更得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天主教教会支持,以及在叛变行动中得以保持没有受分裂破坏的军队力量支持。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各帝国主义政权帮助它稳定国内局势的援助。因此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它们现时有着一个良好的机会,寻求缓和国内最尖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打消群众的动员,分裂和削弱菲共等。

  菲共追不上形势发展


  回顾菲共过去两年多反马可斯独裁的社会动员,特别是在这次大选期间的表现,便会发现它已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策略危机,令它失去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动作用,而且往往跟随不上事态的发展,在组织和行动策略上出现瘫痪的情况。面对着新政灌的政治情况和新的压力,菲共能否及时克服这个政治危机,对它未来的发展,会有很重大的影响。
  毫无疑问,菲共和新人民军在近几年来有迅速的增长。但这更多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危机,加上马可斯政权加强在城市和农村的迫害,在客观上所导致。对于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马尼拉的群众,普遍因为阿基诺被杀案而动员起来,菲共却表现得未能争取到对这些群众的影响或领导权,让阿基诺夫人的政党和其它资产阶级政党取得了领导权和主动性。
  菲律宾人民普遍藉这次大选而进一步动员,大部份人将打倒马可斯独裁统治的希望寄托在这次选举上,寻求以选举阿基诺夫人来反对马可斯。但菲共表现得落在群众动员发展之后,未能迅速掌握人民心理去向,适当地改变党及其群众组织的行动总策略,配合群众当时的意向,积极投入大选活动,提出基本的基层社会,经济、民生、民主要求,结合反马可斯独裁斗争和社会斗争,从行动中暴露改良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局限,以影响和争取领导群众,独立于资产阶级的领导。
  事实显示,菲共由于未能适当改变策略,反而让事变的压力在内部分裂成两大主流,分为消极杯葛大选,和批判地参与大选,在组织和行动策略上有陷于瘫痪、无所适从的情况出现。
  造成这个情况出现的基本原因,是菲共本身的战略和策略。菲共封资产阶级反对派,特别是阿基诺夫人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存有幻想,在强调现阶段是反马可斯独裁斗争的同时,认为资产阶级反对派与菲共的目标一致,于是容许资产阶级取得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这正是菲共的阶段革命论的逻辑后果。菲共又认定马可斯政权不会因这次大选而倒台,将积极夺权斗争的时间推算在几年之后,所以忽略了这次大选的群众激烈求变心埋,对大选造成的微妙和不稳情况,以及后来的军方叛变,将政权转移给阿基诺夫人的发展,没有作出准备,陷于被动。菲共的游击战战略轻视了结合城市合法斗争和利用议会选举的策略,在这次事变中反映了它的限制和负面影响。

  菲共面临新考验


  新政权带来的新局势及其政策,将会对菲共和新人民军造成很大的压力,迫使它们面对更严峻的考验。以往动员重点是反抗马可斯独裁政权。现在骤然失去这个动员目标,对新政权的资产阶级领导又没有适当的策略准备,很容易会形成政策真空,不知如何应对新的局势。对于新政权即将实施的怀柔、分裂和打击政策,以及如何在群众中有效抵挡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攻势,应付暂获缓和的资产阶级统治危机的政治局面,是菲共短期内面对的主要政治考验。
  马可斯的倒台,基本上是群众持续动员争取民主化的压力造成的。在这个压力下,新政权的统治班底虽然大致上仍是与旧政权没有重大分别,但至少要开启一个民主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为人民提供一个民主橱窗期。在释放政治犯、恢复人身基本权利、集会、结社自由等之后,社会基层组织活动将会有较有利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在城市的群众和工运组织工作。群众普遍在这两年来取得的动员斗争体验和对本身行动力量信心的加强,也客观上有助于基层组织工作发展。

  城市工运发展前景


  过去两年的菲律宾工人运动取得的进展,在今后较长一段有利时期,应该可以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尤其是因为社会、经济矛盾并未能在短期内有解决的可能,在经过一段与新政权的蜜月期之后,各种深刻的矛盾将会迫使基层工农群众恢复经济和社会斗争。但在一定程度上,工运和基层组织的发展。仍取决于基层活动份子的努力和整个运动正视城市群众工作的战略,以及作出适当的领导。
  在左派力量之中,菲共无疑占了主导地位。因此,它对农村游击战和城市工人运动的战略,将会对城市工运能否利用新局势而扩展,起了不少影响。如果它未能对工运及时提供适当的领导,则工运的发展便端视目前仍十分微弱的独立左派能否补充这个空缺了。
  阿基诺夫人政权的上台,暂时缓和了菲律宾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和团聚了各资产阶级派系。但它要解决深刻和结构性的社会及经济矛盾,便需要工农群众负担重建的代价。在一段短暂的蜜月期之后,这些矛盾便会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以菲共为首的左派力量,能否适应新形势,在战略和策略上重新武装,克服目前的内部危机,领导工农,利用新的民主橱窗期,对抗资产阶级和美帝的进攻——这将会对菲律宾未来局势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新政权面对的难题


  (1) 菲共新人民军,现时约有一万八千名共党游击队,分布全国74省中的63个;
  (2) 同时,左翼组织『民族民主阵线』控制着全国大部份的工、农、学生及专业组织;
  (3) 廿五万军队的领导问题:恩里莱及拉莫斯曾得马可斯支持者,倒戈是美国压力及授意之行动,磨擦冲突难以避免;
  (4) 外债250亿美元;
  (5) 失业率高达15—40%;600万人
  (另一资料是30%)
  (6) 出口瘦弱及通货膨胀,工农业一蹶不振;
  (7) 贫富悬殊:国民平均收入只约700美元,富人比穷人的收入多20—36倍;
  (8) 中产阶级反美情绪日益高涨;
  (9) 政府部门贪污情况根深蒂固;
  (10) 美国两大军基地之争议;91年约满
  (11) 美国的干预和在菲国内的影响力;


附图:
1、马可斯包车派钱载人去其竞选集会,车上人以手号及海报表示支持科拉桑。
2、劳雷尔:『共党为人民公敌,应用武力使他们屈服。』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