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中国早期共产主义月刊《共产党》(1920.11-1921.7) -> 第五号

劳农制度研究

均〔李汉俊〕



一、劳农俄国之政治组织


  马克思著了一部《法国内乱》的书,批评一八七一年巴黎的自治团,那书上有两句话:“劳动者单靠掌握现成国家的政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做不到的。”照马克思这样说,劳动者若是要自行解放,应该要求一种怎样的国家机关呢?

  《法国内乱》一书出版之后四年,即是一八七四年,马克思又著了一部《哥达纲领批判》的书,在这部书中,马克思很明了地解释上面的疑问。他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中间,有一个革命的过渡期。这就叫做政治上的过渡期。这个政治上的过渡期,即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独裁政治。”

  从那时起到现在,只相隔四十五年,于是这无产阶级独裁政治就成了事实,在俄国实现了。一九一九年三月六日万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开会,提出了纲领二十二条,列宁曾经提起了下列的一个陈述。

  “绝灭一切资本主义制度,就是社会主义者的目的,马克思是第一个人首先这样主张的。此种目的若不实现,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平民主义。但是这个目的,只有依赖劳农会制度(换句话说,就是无产阶级的平民主义),方能达到。为什么呢?因为劳农会制度,是使劳动者群众的组织,继续地而且绝对地参与国家行政,以前一切资本主义制度,都可以因此消灭于无形。”

  由列宁说起来,唯有劳农制度与马克思在四五十年前所预想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治组织相当。所以他说:“巴黎自治团,已经向着这个方向,踏进了历史的第一步;劳农制度,踏进了第二步。”

  列孟特洛宾斯说,多数主义就是“Aee power to the soviets”(一切权力都归劳农会)五个字,成就了革命的。但是劳农会,也不是专在获取政权的机关,实是代表旧政治组织的新政治组织。这就是应用马克思“劳动阶级单靠掌握现成国家机关不能达到自己阶级的目的”的话,造出来无产阶级国家特有的政治组织一个新标型。

  所以劳农制度的研究,就是俄国现在政治组织的研究,又可说是马克思以来成为悬案的历史的问题的解释。

二、劳农制度思想的起源


  列宁曾经对着美国红十字代表者洛宾斯大佐说:“我们的制度,曾受破坏于你们的制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制度,是认定现社会生活根底的社会的管理。”劳农主义既是一个制度,是一个组织。那么,这个制度的特质又是什么呢?列宁接着又说:

  “我们的制度,就是把现时真正的力当作经济力,所以今日社会的管理,就是经济的管理。但是这种机关,是怎样组织的呢?譬如由巴克地方派遣出来列席全国劳农会是谁呢?那么,我们知道的,巴克是产石油的地方。巴克是产石油的巴克。所以巴克的代表者应该由从事石油业的人选举,应该由一些从事石油事业的劳动者选举的。”

  劳农制度的特质是对于依据选举区而选举的依据产业而选举的一样。依列宁说,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政治,换句话说,就是对于资本阶级平民主义的无产阶级独裁政治。就两者的特质说,资本阶级平民主义,隐却阶级对立的事实,以地方的代表为基础;无产阶级平民主义,根据阶级对立的事实,以产业的单位所举的代表做基础的。

  把产业的代表代替地方的代表而组织的制度,是劳农制度的根本思想;但是这种思想,也不一定是俄国革命产生出来的。美国有名社会主义者德列翁在俄国劳农制度未发生以前,曾经主张过用产业的代表,代替地方的代表。列宁在某社会主义杂志上,曾经把自己的思想和德列翁的思想比较批评,很佩服德列翁的先见。后来,他曾经引用德列翁书中一句话,作为共产党的纲领。

  但是产业的代表的思想,可以回想到过文时代的。

  一八三〇年的前后,是英国的工会运动最盛的时代,过文结合五十万的劳动者,组织全国大联合的工会。这时候在过文之下有名叫斯密司的人,在过文派的机关杂志危机之上,提出一个议案,主张废止下议院,代以职业议会,把各种职业作为选举单位,各种职业的代表委员会。可惜不久全国大联合的工会凋落了。“当年的斯密司,变成牧师节姆司埃里西亚斯密司发行家庭新报,思想完全改变了。他的关于新组织形态的偶然的议论,埋没在杂志之中,不复留意了。”这是波司喀特说的。

  这种无产阶级的组织,曾经出现两次。依波司喀特说:“虽然是偶然的事实,但是到现在并不是纸上空谈,已经成了事实了。”这就是在一八四八年二月,在巴黎演出来了。这时候共和政治,已经布告,街市上唱起马尔塞革命歌,洛斯查尔男爵曾在稠人广众之中拥抱过一个劳动者。绅士阶级民主主义的临时政府,也不能安然无事,政府内部,已经有了两个社会主义者了。内中有一人是全欧洲抱有实际的纲领的唯一人,即是路易布朗。当时布朗在劳动阶级中最有名望。“他每次开口能够使那些温和派战栗,他若是愿意的话,他很可以使巴黎民众,用暴力达到目的。”所以那些温和派的人,想使布朗不干与政局,特意给他全权,使他组织特别委员会,从事劳动组织。结局他组织了卢森堡委员会,这委员会由各种工场各种职业选举而成;其下更设有小委员会,代表各种的职业。“由产业来代表巴黎无产阶级的这个委员会,容纳布朗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不特热心支持,而且国民议会的选举中,也准备了赤色的候选人;当时常常发生的同盟罢工代表劳动者方面;又在某种职业中,这委员会已经强制的实行八小时工作,和制定最低工银的条件。”所以后来蒲鲁东也照样的在全法兰西都市,提议了这种的组织。

  国民会议于是开会,反动的势力就充满起来了。于是七月间发生了社会主义者的革命运动,卢森堡委员,立即加入了,指导这种运动;可是经过三旧苦战之后,革命运动失败,委员会也消灭了。“马克思以及别的人,虽然没有留心这种革命的议会的重要,可是最初的劳农议会的方式,已经在这时候发生出来,不过为时不久复归消灭罢了。

  所以照上面所述的看起来,从那时候起隔了六十年,这种思想,已经表现过三次,于是圣彼得堡的革命运动,就采取真的劳农议会形式显现出来了。

  “一九〇五年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虽然没有成功,可是当时的圣彼得堡的人民,因为举行总同盟罢工,组织了罢工委员会。总同盟罢工的结果,就得着那立宪预约的‘十月宣言’。这些罢工的人员,事实上多是彼得格勒的罢工者——中产阶级的分子也有些在内——的代表。但是这个委员因为有些农民代表加在其内,所以随着革命的进行,只尽了罢工委员会的职务,却失掉了劳农议会的特征。因此这个倾向,在未充分发展以前就被暴力扫荡了。”

  代表劳动阶级的委员会,像今天这样采取含有组织无产阶级国家的意义的劳农议会名称,以这一次为始。一九〇五年圣彼得堡的劳农议会,虽然有人说是由那社会民主党中的少数党组成的;但是正确地说起来,劳农议会,还是从那时候革命形势的当中,自然发生出来的一种劳动阶级的组织。这也不是当时圣彼得堡的劳动者如此,就是全国的劳动阶级在阶级斗争形势达到一定阶段时,自然要发生同一的制度。列宁对兰松说:“我最初以为劳农会制度是俄国独有的东西,现在我才知道到处都有这种革命机关,不过名称上有种种不同罢了。”现在英国劳动者在工场委员会的名称之下,和劳农制度相同的组织,自然地发达起来了。

  但是彼得格勒先年劳农会的组织,很依赖少数党的助力,这确是事实。就是基诺维夫也说:“一九〇五年的彼得格勒劳农会是少数党所组织的。”然而少数党并不觉得这种劳农会在将来能够成为无产阶级国家的组织的。在当时,列宁对于劳农会的观察究竟怎样,这也是有趣的资料。关于这一点基诺维夫曾经在《列宁一生及其事业》一书内,有下面一段说话。

  “一九〇五年的时候,列宁不过看见过劳农会一两次,但是我很相信他从巴尔哥尼坐位的高地方,看到最初劳动者会议的时候,劳农国家的观念,必定已经印到他的脑筋里去了。或者他当时已经预先看到了劳农国家,晓得这种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国家的原型,必定有一天能够成为这一国的唯一的权力的。”

  在一九〇五年的时候,列宁已经说过:“劳农会并不是今日出现明日消灭的暂时组织;也不是和工会相似的那种日常普通的组织;这个实在是在万国无产阶级历史之上,在全人类历史之上能够开辟一个新生面的。”

三、劳农会之发达


  一九一七年三月革命的时候,劳农会在俄国再现了。布拉伊斯说明这些劳农会怎样在革命风潮内发生的原因,曾经有下面一段说话。

  “俄国劳动者的生活是欧洲所没有的悲惨穷乏的生活。他们在营养不足的状态中做长时间的工作,而且工场之中布满了刑事包探。农民的命运也是一样。俄国有半部分最好的土地,归大地主、寺院和皇室所有。他们耕种这些土地,也和农奴一样。所得的收获充俄国的军费,输送到外国去,他们差不多都为饥饿所逼迫的。自从经过三年的战争以后俄皇让了位,警察被劳动者拘禁在彼得格勒去了,哥萨克加入民众的方面了,这时候的光景也可想象得出来。

  “这时候洪水完全泛滥了。全国到处都是兵士集会,劳动者集合于工场,农民集会于可姆建的周围。个个人都说一样的话!我们以后怎样做?从巴尔七克地方到太平洋,从北极地带到土耳其斯坦的阿亚西斯,这些地方非公式的自由集会,非常之多。这些事都是由那种脱离腐朽的旧社会形态的羁绊而流露出来的自由精神表现出来的。他们最初还是漠然的不甚明了,后来不久就探明了的办法,晓得建设社会新组织的粗杂的机关了。这就是劳农制度的萌芽。新社会组织,第一要紧的事,就是新规律。所谓劳农会的劳动者兵卒农民非公式的集会,就是担当这种任务。彼得格勒的卫戍兵,在三月革命第二回以后,下了布告,说以后没有劳农会副署的命令,一概没有服从的义务……这时候工场中劳动者也开会选举委员了。委员会规定工钱以生活费为标准,他们又检查了工场主的账簿,调查了战时利得的多少。

  “一九一七年夏天,哥尔尼夫作乱,这时候劳农会的实力,才开始显现出来。

  “兵卒委员会,把他们的同党,配布在电信队和铁路上,把反革命派的通信,一概停止,把该会的通信训令,传布全国。这时候反革命派虽然消灭了,可是战争还没有消灭。于是俄国人民心里,就发出和平国际的团结精神出来了。这种精神就成为无秩序无政府的状态表现而出,这时候,多数派若不率先顺应这种倾向努力运动,恐怕别的团体,也要起来干的了。所以多数派就首先起来指导这种运动,引向有秩序的途径。他们相信以战争为利益的阶级之间没有真和平。所以他们反对那妨害和平的阶级。于是革命的当初由非公式组成的兵卒委员会,依他们的要求便这种爱和平的冲动,成了合理的要求,在外面表现出来了。

  “劳动者的委员会,也有同样的任务。一九一七年的夏间,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劳动者,依工场委员会之力,努力改善;但是他们每逢要管理雇主的行动的时候,就遭着劳动者的同盟罢工,而且有时遇着自卫军的反抗。一时又现出混乱状态,各劳动团体,互相争取缺乏的原料。于是这种劳动委员会,差不多变成替会员掠夺的委员会了。这时候,多数派于是起来了。十月革命以后,多数派得了政权,就使所有的劳动者委员会都得着政治上经济上的权力,把没有组织的一切劳动者,都调动起来了。

  “农民的方面,也是一样。一九一七年的夏天,地主对于农民土地委会,也行了一个反抗运动。农民中为首的人,都被投入狱,或遭惨杀,农也有掠夺地主的家宅图报复的。十月革命的时候,地方已经陷在无政府的状态。多数派掌握政权之后,立刻承认三月间各地农村所组织的非公式委员会为合法的权力,有没收地主的土地为全社会谋利益的权利。

  “农民之中又分富裕者和贫农,互相争夺大地主的土地,而农村中组织的农民委员会,又是贫农阶级的武器。于是在没有秩序的反逆的土壤中播成的种子,发出芽来,就在有秩序有规律的空气中长成了。”

  照上述所述的看起来,劳农会是从阶级斗争中自然产生出来的无产阶级的组织,也不一定是按照多数派的理论组织的,也不是多数派亲自组成的。而且在十一月革命的时候,社会革命党和少数派在劳农会的势力比多数派还要大。但是能够预先看透劳农会历史的意义的,还是多数派。社会革命党和少数派,单把劳农会看做是劳动者农民拥护经济上利益的“日常普通组织”,而多数派却能够在混乱状态内自然产生出来的劳动者组织之中看出无产阶级国家的组织大呼“一切政权都归劳农会”的口号。所以劳农会的起源和发达,和多数派的理论并无关系,但是成了无产阶级国家组织的劳农会,就和多数派很有关系了。所以波司克特所指摘的事实看起来,劳农会失败了多数也要失败的。假若社会革命党的左派,起来代替多数派掌握劳农会的政权,他们的政策,恐怕也要沿袭多数派已定的政策。譬如一九一七年七月间,有人造谣言,说多数派某分子是德探,某工场的人,公然把这个人解职,另选少数的人物继任,但是后来查明清楚之后,还是选用多数派的人。照这样看来,以后的劳农会中多数派的势力,有时减小也料不定,但是无论哪一派起来执政,总不能变更多数派已定的政策的。所以就这种地方说,在理论上劳农制的制度,就是多数派的制度。

四、劳农会之组织


  劳农会是指俄国现在的政治组织说的,但是soviet的语义,本来和英语Councie(委员会或评议会)相当。简明地说起来,劳农会就是劳动者、农民、兵士的代表委员会。

  “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各村落各都市之中,都有劳动者、农民、兵士选出的代表的劳农会。大都会之中又分区,区设劳农会。在起初的时候有许多地方,有劳动者的委员会和兵士的委员会并存的,三月革命以后,两种联合会,就联合起来,组织联合委员会,到了现在,都并在一起了。但是特殊的地方,劳动者和兵士,也有分别集会的。

  农村中农民委员会,至十一月革命之后,才和劳动者与兵士的委员会相融合的。

  各地方劳农会的代表者,集合起来,即是全俄劳农大会;全俄劳农大会,代表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劳农大会,选举全俄劳农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又选举专任执行委员,组织人民委员评议会。人民委员评议会和别国的政府相似,列宁现在做的就是这人民委员评议会的议长。

  以上是劳农会组织的大纲,但是除了各地方的劳农会和全俄劳农大会之外,还有两种地方的大会。其一,即是介在地方劳农会和全俄劳农大会的中间的组织;其二,属于别的系统的组织。

  (未完)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