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罗曼·罗斯多尔斯基 -> 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1969)

第二十三章 资本周转和周转时间。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和资本分为若干部分



  我们已经几次指出:资本的寿命决不限于实际的生产过程,而是同样包括流通过程。”它们形成资本运动的两大部分,而资本运动表现为这两个过程的总体。一方面是劳动时间,另一方面是流通时间。整个运动表现为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的统一,表现为生产和流通的统一。这种统一本身便是运动,便是过程。资本表现为生产和流通的这种处于过程中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既可以看成是资本生产过程的整体,又可以看成是资本一次周转,一次复归于其自身的运动的一定期间”。[1]
  换句话说,资本的循环——被理解为资本通过各个阶段的运动(从资本价值的预付到它的复归)——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既可看作是个别的、独立的过程,又是看作是在它的周期性的、周而复始的同样的循环。马克思在最后著作《资本论》第二卷中采取了两种研究方式。第一种方式运用于《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一篇,在那里他关心的是:“资本在它的循环中不断地依次采取和抛弃的各种形式”以及这个循环本身的各种形式”。[2](资本循环是不断重复的这一事实对于这一点的分析不能有实质性的帮助。)紧接着在第二卷的第二篇情况就不同了。那里马克思力图说明,每一个产业资本如何表现为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等各种形式。“在流通和持续的形式内”,“假如在各种的深度内同时发生。”在那里这些形式不仅“互相交替”,而且总资本价值的不同部分也不断地并存于这些不同的状态中并执行不同形式的职能”。[3]只有当资本的循环不是被看作是孤立的部分,而是被看作是资本价值在过程中的全部运动时,这一点才能体现出来。
  我们在第二卷读到:“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叫做资本的周转。这种周转的持续时间,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之和决定。这个时间之和构成资本的周转时间。因此,资本的周转时间,包含着总资本价值从一个循环周期到下一个循环周期的间隔时间,包含着资本生活过程的周期性,或者说,包含着同一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或生产过程更新重复的时间”。[4]
  那么,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循环过程中,资本周转的重要性何在呢?
  当我们逐渐去陈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循环的具体形式[5]和平均利润率的更确切的含义时,[6]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明显。在这里扼要地概括一下我们在前一章得出的结论就足够了。
  因为资本的周转时间等于它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很显然,在周转期间的差别可能产生于这两因素,也就是说,可以产生于生产时间,也可以产生于流通时间。
  就生产时间而论,这里有两件事是有关的。首先,不同的产品对于生产它们的劳动时间的要求是不同的,——一种产品可以在一周内完成,而另一种产品也许用几个月才能完成——即使这两种情况下每天被雇佣的劳动时间是相同的。这两种产品的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不同,[7]当然也意味着这两种资本的周转时间的不同。[8]其次,我们会涉及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两者的区别,那是我们已经遇到过的。这里的问题是:“与劳动过程长短无关,但受产品性质和制造产品的方式本身制约”的那种生产过程的中断。在这个中断期间,“劳动对象受时间长短不一的自然过程的支配,要经历物理的、化学的、生理的变化,在这个期间劳动过程全部停止或者局部停止”。[9]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时间较劳动时间长,并且很显然,资本的周转时将被扩展,“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在这里是不一致的,[10]最后,我们要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它们是由生产资本存在的各种物质形式的不同所产生的。这些形式的不同造成资本周转受到重大的变更,这将象我们在下一章将要看到的那样。
  更重要的是,起源在流通阶段的周转期的各种变化。象我们曾经见到的:“流通越快,流通的时间越短,同一资本能够重复生产过程的次数就越多。可见,在资本周转的一定周期内,资本所创造的价值总额(从而剩余价值总额,……),同劳动时间成正比,同流通时间成反比。在一定的周期内总价值(从而创造的新的剩余价值总额)等于劳动时间乘以资本周转的次数”。换句话说,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现在已表现为不单单决定于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占有的剩余劳动,“而决定于生产过程的系数,即决定于表示生产过程在一定时期内重复次数的数字”。[11]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即使同样的资本规模、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时间的长度会有异常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象它在《草稿》中所陈述的那样,)流通时间“本身就是生产的因素,或者确切些说,表现为生产的界限”。[12]但是,在这一章中真正要讨论的是一些不同的方面,也就是说,是由必要的流通和流通时间所表现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一个新的矛盾。
  我们看到了,资本“由于它的本质只是在当作资本的重复生产过程中,在它的不断作用中保留它作为资本的特点”。[13]因而,“过程的经常连续性,即价值毫无阻碍地和顺畅地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来说,同以往一切生产形式下的情形相比,是在完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为基本条件”。[14]自然,假如完全不需要流通时间,这种生产的连续性会得到最好的保证。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资本不是象头脑中想象的那样,而是实际上经过不同的流通阶段,这是资本本质所固有的。“资本的本性要求资本通过流通的不同阶段,而且不是在想象中以一闪念的速度立即从一个概念转到另一个概念,而是在时间上彼此分隔的状态下通过这些阶段。资本在能够象蝴蝶那样飞舞以前,必须有一段蛹化时间。因此,从资本的本性中产生出来的资本的各种生产条件是互相矛盾的”。[15]它们只能在实践中通过资本分裂为两部分而得到调解,(不考虑信用),“其中一部分作为成品进行流通,另一部分则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再生产,这两部分彼此交替着;当其中一部分回到P阶段(生产过程)的时候,另一部分则离开这个阶段。这个过程不仅每天进行着,而且也在较长时间里进行着。当资本的两个部分都经过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或者说,当资本的第二部分重新进入流通的时候,整个资本和总价值就被再生产出来。因此,起点就是终点。可见,周转取决于资本的数量,或者在这里必须更确切些说,取决于上述两个部分的总额。只有在这两个部分的总额被再生产出来的时候,整个周转才告完成;否则,就只有1/2、1/3、1/x的资本(按照资本经常流通着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完成周转”。[16]
  马克思继续讲道:“现在问题是,资本有多大部分可以在整年内持续地用于生产?”“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等式来解决,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谈。[17]……无论如何下述情况是清楚的。我们用pt表示生产时间,用ct表示流通时间,用C表示资本。C不能同时处于自己的生产阶段和流通阶段。如果它想在它流通的时候继续生产下去,它就必须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处于生产阶段,而另一部分处于流通阶段,过程的连续性由以下情况得到保持:当a部分处于一种规定性中时,b部分处于另一种规定性中。如果始终处于生产中的那部分资本为X,那x=C-b(b是处于流通中的那部分资本)。C=b+x。如果ct即流通时间等于零,那么b也等于零,X就等于C。b(处于流通中的那部分资本):C(总资本)=ct(流通时间):pt(生产时间);b:c=ct:pt;即处于流通中的那部分资本同总资本之比,等于流通时间同生产时间之比”。[18]
  不过,上述资本分割为两部分所达到的这一切就等于资本不必为了流通期间而中断它的生产过程一一过程的持续得以维持。(假如不是这种情况,假如全部资本的价值必须首先作为货币资本,然后当作生产资本,最后当作商品资本发挥职能,那么,生产不是持续,而是会发生“间断,只有经过一段由流通过程的这两个阶段[19]完成得快慢所决定的长短不定的时间,生产才能重新进行”。[20]那是已经被资本主义生产的技术基础所排除的事态之一。)尽管如此,资本被分割为各部分,不但阻止资本的一些部分在每个资本主义企业中停留,从而阻止它的增殖。[21]因此,资本的必然趋势是用改进通讯、发展信用系统等等去减少流通时间,也就是去建立“一个没有流通时间的流通”,这是我们将在第27章“利息和存款的分裂”中回答的一个方面。
  由于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两个部分,因此人们容易错误地把应该归功于劳动时间的东西,归功于流通时间。他们因此认为:“有一个神秘的自行增殖的源泉,它来源于流通领域,与资本的生产过程,从而与劳动的剥削无关”。[22]这种观念在资本家他们自身以及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中形成许多错觉的主论基础,这些人陷入了资本主义思想方法的泥潭。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122~123页。

[2] 《资本论》第2卷,第391页。这里应该指出,在《资本论》第2卷第一篇的论述(即“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阅读它是如此的困难,但是它确实再现了在辩证方法方面的一个新高度——在《草稿》中是完全的、漫不经心的。那里在周转过程的展示方面是一个相当大的弱点。

[3] 《资本论》第2卷,第391~392页。

[4] 《资本论》第2卷,第174页。

[5] 参见第24章。

[6] 参见第25章。

[7] “我们讲工作日,指的是工人每天必须耗费劳动力,每天必须劳动的劳动时间的长短。而我们讲劳动时间,指的是一定生产部门为提供一件成本所必需的互相联系的工作日的数目,在这里,每个工作日的产品只是局部的产品,它每天继续被加工,到一个或长或短的劳动期间结束的时候,才取得完成的形态,成为一个完成的使用价值”。《资本论》第2卷,第257页。)

[8] 参见《资本论》第2卷第七章。

[9] 同上书,第266页。

[10] 同上书。第267页。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131页。

[12] 同上书,第132页。

[13]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文版,第403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8页。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43页。

[16] 同上书 ,第171页。

[17] 参见《资本论》第2卷第十五章:《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175、177页。

[19] 那就意味着这样的阶段:M—C或更确切地说,M<LMMP(购买劳动力和生产工具)和C’一M’(在生产中被扩大的再转化为最初的货币形式。)

[20] 《资本论》第2卷,第118页。

[21] “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从而对利润生产的影响……(就是)因为周转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在生产中不能同时使用全部资本;一部分资本总是以货币资本的形式,以储存原料的形式,以已经制成但尚未出售的商品资本的形式,或者以尚未到期的债权形式闲置起来;在实际上生产剩余价值即创造和占有剩余价值中发生作用的资本,总是要减去这个部分,而所创造和占有的剩余价值,也总是要按相同的比例减少。所以,周转的时间越短,同全部资本相比,这个闲置的资本部分就越小,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大。(《资本论》第3卷,第84页。这部分实际上是恩格斯写的。)

[22] 《资本论》第2卷,第142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146页)。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