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杜波依斯 -> 非洲——非洲大陆及其居民的历史概述(1961)

第一章 非洲各族人民



  有些人推断说,从气体虽云产生出来的地球,像一个包着一层粘稠外壳的熔化的金属球,围绕太阳旋转了二十亿年。后来粘稠外壳冷却,分成固体和液体部分,一部分鼓胀起来,形成高山,耸立在汹涌澎湃的海洋之上。现在称为非洲的大陆,曾经五度升出水面,五度消失。最后,至少是在十亿年以前,粗糙的大片岩石从海中伸出它的结晶岩脊,固定下来了。原始的非洲从埃塞俄比亚高原起,一直伸展到后来发现有铜、钻石和黄金的南非洲。陆地上升了,大约在三亿年以前,非洲同南美洲、印度和澳大利亚联结起来。当海平面下降的时候,东非洲便逐渐上升,好像一个又宽又平的拱。
  这个拱的东部后来下沉,形成了印度洋;顶部塌落,构成了巨大的断层洼地。据说,这个大得吓人的、从三比西河直到埃塞俄比亚和叙利亚连绵达九千六百公里的断裂,是火星上的人在星光灿烂的夜里能在地球上看到的唯一细部。东非的所有大湖都在这个主要断层内;毫无疑问,红海和加利利海[1]也是它的一部分。后来,大约在一千万年以前,出现了第二个断层洼地,它的下沉大概是在公元前十万年结束的。
  在地理和气候方面,不断发生变化。非洲忽而同欧洲联接起来,忽而同它一刀两断。下埃及曾经一度是海洋,地中海也曾伸展到波斯。最后才出现地质学家们所谓的现代世界。埃及的几条大河曾经穿过红海沿岸的群山,向前奔流,而尼罗河也曾不止一次地改道。撒哈拉过去河川纵横,密如蛛网,它们注入一望无际的乍得湖,同尼日尔河、刚果河和尼罗河等水系相汇合。
  冈瓦纳吉陆原来包括非洲、南美洲和亚洲,但由于形成断层所引起的新变化,它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地球内部的放射性造成地壳的断裂。现在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非洲是怎样同南美洲分开的,欧洲是怎样同北美洲分开的。[2]在太阳、地球内部的热力和非洲两个主要冰期的作用下,气候发生了变化。降水量改变了,暴雨期同冰期相互交替。
  非洲大陆最后的、现代的轮廓好像一个问号,地形好像一个倒扣着的茶碟,它是诸大陆的中心。以面积而论,包括马达加斯加在内,非洲比欧洲大两倍,比美国大三倍,等于欧洲、印度、中国和美国的总和。非洲的领土接近方形:长八千公里,寃七千五百公里。但是,它的北部比顶端收缩的南部大得多。赤道横贯非洲中部,几乎整个大陆都处于热带。
  从自然地理的观点来看,非洲海岸不够错综复杂这一点对非洲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非洲的面积比欧洲大两倍,但是欧洲的海岸线却比非洲海岸线长六千五百公里。换句话说,非洲几乎没有半岛、深海湾和天然港口。沿海地区又低又窄,几乎是平直的,而接着便是陡峭的中央高原,高原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洼地。正因为如此,非洲的大河是那么湍急地奔向海洋,巨大的险滩和瀑布给河上航行造成了困难。
  在非洲的五个地区中,第一个是中央高原,平均高出海平面一千米以上,有些山峰高达四千至六千米,终年积雪。在高原的广阔的平野里,游荡着成群的野兽——象、犀牛和水牛。
  非洲的第二个地区是一个巨大的盆地,也就是刚果河流域,面积约四百万平方公里。
  这个地区平均高出海平面约三百五十米;在过去,它是一个内海的海底。关于这个地区,斯坦利[3]曾经写道,“你们可以想想看,在整个法国迷带伊比利亚半岛那样大的地方,长满高达六至六十米的树木,浓密的树冠遮天蔽日,树干的直径从几英寸到四英尺。”[4]
  第三个地区包括法属赤道非洲[5]、利比里亚和英属西非殖民地。
  第四个地区的主要部分是延伸在大西洋和红海之间的撒哈拉。这一地区的面积达九百万平方公里,是有肥沃绿洲的沙漠。在过去,撒哈拉是一个肥沃的、人烟稠密的地区。它的地面在许多地方比海平面低三十米。南埃及和东苏丹在这个地区的东部。
  第五个地区包括地中海岸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北埃及。
  有人说“非洲是从比利半斯山豚开始”,而“欧洲在撒哈拉开始的地方结束”,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非洲的基本气候是热带气候和赤道气候,但是,它的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殊小气候,各地区并不相同。赤道气候地区又分两个分区:(一)中非气候区和(二)几内亚和东非气候区。
  第一个气候区的特点是:气温经常很高,降水量大,湿度高;第二个气候区的特点是:气温经常很高,但降水量小。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植物繁盛,森林茂密。东非气候炎热,这里除了热带草原的树木和灌木林以外,还有其他一些植物群落。热带气候可以苏丹的气候和沙漠气候为代表,前者炎热而湿度较小,后者干燥炎热,昼夜气温相差很大。非洲的另外两种气候是:夏季炎热、冬季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和冬夏两季温和而降水量较少的南非洲气候。
  现代非洲的气候就是这样。在非洲过去的几个漫长时期里,它的气候一定发生过重大的变化。陆地和海洋对比的变化,陆地的上升和下降,非洲大陆同亚洲和南美洲的分离,印度和欧洲的造山运动——所有这些因素都对洋流和气流发生影响。占大陆绝大部分的内陆大高原的边缘,差不多直到海滨才下降,而且降得很急,以致那些灌漑高原的河流的河谷不能在海滨形成适于居住的广大冲积平原。如果这个大陆在撒哈拉以南有圣劳伦斯河、亚马孙河、幼发拉底河、恒河、长江或尼罗河那样的河流,热带非洲的历史就可能完全不同。大陆地形的急剧变化造成非常突出的对比。
  六千万年以前,巨大的爬行纲动物和恐龙类在大陆上爬行。经过许多世纪,这个大陆变成了充满各种野兽的动物园。最后出现了驯牛、绵羊、山羊和多得不可胜数的、各种各样的昆虫。
  哈里·约翰斯顿[6]中肯地指出:“非洲是真正的魔鬼——破坏人类形成的邪恶自然力的主要堡垒。在这里,魔鬼头子——苍蝇王——调动它的拟蠕虫动物和节肢动物大军,即各种昆虫、蜱螨和极细小的蠕虫等等(除了亚洲黑人地区外,它们在非洲比在世界其他各地都多),用细菌感染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皮肤、动脉、静脉、肠道和脊髓,引起致命的、使机体畸形或衰弱的疾病,或者直接给被戚染的人类、兽类、鸟类、爬虫类、两栖动物和鱼类带来死亡。”[7]
  非洲是一个美妙的地方,但是,它不仅有秀丽的山川,而且也有沼泽和密林。它的严峻的美,它的神秘可怕,它的丛林的幽暗,它的丰富色彩,它的直插云霄的山峰,银色的、无边无际的沙漠,白浪滔滔、气势磅礴的大川,深不见底的湖泊,再加上高不可测的炙热碧空,处处都令人赏心悦目。它充满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的可怕的螫咬会带来瘟疫和灾难。非洲——这是一个古老但又始终很新的地方,这是一个很新但又非常古老的地方。
  具有较大的大脑、能够直立行走并用前肢作为工具的类人猿,至少是五十万年以前在地球上出现的。在亚洲、非洲、欧洲和一些巨大的岛屿上都发现过它的踪迹。许多种类人猿都死绝了,但是有一个变种继续生存下来。这群类人猿在饥寒交迫之下,时而被地震和冰川拆散,时而联合起来对饥饿和野兽进行斗争。
  在多少万年期间,这个变种的族群繁殖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亚种。根据科学家们的意见,在这些类人猿中,由于不同亚种个体的杂交,至少有三个亚种留下了后代。天长日久,它们繁殖了许多过渡的和中间类型的族群,因此,可以无保留地把将近三分之二的现代人归属于上述的亚种之一。这些亚种包括着:长头颅、黑皮肤、头发卷曲的人,我们称他们为黑种人;宽头颅、黄皮肤、头发又直又硬的人,我们称他们为蒙古人;白皮肤、头发呈波状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欧洲人,他们可能是由于上述两种人杂交而产生的中间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原始人在非洲中部、亚洲草原和欧洲出现以后不久,又开始混合起来。他们存在的重要性并不是由于肉体的差异或相似来决定的,而是由于文化的发展来决定的。
  用弗罗贝尼乌斯[8]的说法,“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也越来越淸楚,于是,一种新的观念开始加强,那就是:人类文化是统一的”。经过研究表明,其中包括着“希腊人,古代墨西哥的唯灵论,欧洲的经济发展,冰川时代的景象,黑人的雕塑,萨满教,哲学,机器,神话,政治”等等[9]
  非洲是不是人类的摇篮?它是不是从类人猿到“智人”(homo sapiens)的人类发展的见证者?这我们不得而知。查理·达尔文指出:“说我们最早的祖先生活在非洲大陆,而不是在其他什么地方,这话更确实一些。”爱·乔·史密斯[10]同意达尔文的话,他说:“非洲可能是类人猿和人类的形成地区,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说,是类人猿和人类的摇篮。”尼格罗人可能从非洲到达亚洲和欧洲,亚洲甚至欧洲出现的人种也可能侵入非洲,由于长期在热带气候中处于隔绝状态,便具有了黑种人的面貌。不过,这只是推测而已。我们对于黑色人种或其他人种的起源一无所知。但是,我们知道,远在更新统(约五十万年前),非洲就有人居住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著名的比利时科学家阿尔弗雷德·律托向比利时科学院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附有在路易·马斯克雷的指导下塑造成的十个半身像。这些半身像令人感到惊奇。从直立猿人起,把史前人的各种类型复制出来,这种尝试在当时被认为是“大胆的”,当然,还有待事实的证明,还需要理论的根据。
  在这项工作中,最有意义的是格里马尔迪尼格罗人的头部复原,这种人是根据法国曼顿的发现地点而命名的,后来为朗德和维伦道尔夫两地(下奥地利)同类发现所证实。这些在智力方面显然十分发达的黑人,究竟怎样能够同欧洲人种比邻而居,并且在他们中间传播了以文明的高度发展为先决条件的雕塑艺术呢?科学用改变地球面貌的有利灾变来解释这个哑谜。在第四纪,西西里岛是大陆上的意大利的一部分,直布罗陀海峡并不存在,尼格罗人能够沿着陆路从非洲进入欧洲。带着或多或少明显的埃塞俄比亚人特征的人种,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扩展到住在中纬度的各族人民中间,后来,他们又回到自己的发祥地。
  依照法国发现尼格罗人骨骸的地点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这个人种带去了弓。不错,这一点还没有完全得到证实;但是,千真万确的是,从非洲来的人给白种人带来了雕塑艺术的秘密;他们的骨骸几乎总是同一块滑石或岩石的浅浮雕和高浮雕一起发现。有些雕塑物,例如维伦道尔夫的维纳斯石灰石雕像,是非常完美的。律托在他所雕塑的黑种人男子像中,用猛码骨再现了这个维纳斯。
  艺术家塑造的这个黑人祖先的头上戴着的、由四排贝壳组成的发网,正确地再现出在曼顿[11]的德特岩洞中所发现的颅骨的头部装饰。
  马斯克里根据在洛西(法国多尔多涅省)发掘出来的浮雕,塑造了一个古代黑种女人像。她手里拿着的号角是用野牛骨刻成的,手镅和臂环精确地再现了在锾顿发现的装饰。
  在这些胸像上,尼格罗人显得十分可爱,生气勃勃,没有那些被夸大的黑人特征。
  多尔多涅省的克罗马努人[12]生活在马格德林文化[13]时代,跟移入欧洲的尼格罗人属于同一时期。颅骨的正当比例,毫无疑问,可以证明智力的存在。帕利格尔[14]的山洞的遗迹表明,克罗马努人在雕塑和绘画动物方面具有高度的技巧,而当时的尼格罗人则以复制自己的肖像为特长。在《阿奎丹古物志》(《Reliquiae Aquitaniae》)中所记述的那个时代的匕首,是用带有雕刻装饰的北方鹿角制成的。在那个时代,在马格德林人百般努力、终于把他们的艺术竞争者——尼格罗人赶走的过程中,武器一定得到许多实际的改进[15]
  “曾经有过一个从中欧到南美的黑人文化‘连续地带’。格里菲斯·泰勒说:‘直到旧石器时代末期为止,在欧洲的尼格罗人大概为数极多。布耳指出,在布里塔尼,瑞士,利古里埃[16],伦巴第,伊利里埃[17]和保加利亚都发现有尼格罗人的骨骸。在整个美拉尼西亚和整个非洲,这种骨骸随处可见。波多苦多人[18]和在巴西东部的圣湖发掘的颅骨表明,这个民族是怎样进入新大陆的。’麦西写道:‘可能给现存的或化石的土著打上自己的烙印的唯一种族,就是涅格里利人类型的黑皮肤的俾格米人的种族。’”[19]
  有人推断说,从非洲和亚洲起源的尼格罗人,最初和俾格米人(涅格里利人)相似。这种看法仿佛是对的。在那个时期,撒哈拉大概有河流和植物群,北非和地中海的欧洲海岸连在一起。已经懂得渔猎和持有石器的尼格罗人,像浪潮一样,从这里向涅格里利人涌去。
  在很多地区都发现了非洲石器时代的大批遗物。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的工具,看起来非常相似,除了少数的例外,我们以给它们起同样的名称。欧洲的文化发展和非洲的文化发展是一样的,虽然这两个过程可能是在不同的时代发生的。
  在乌干达发现了最原始类型的石器[20],做“砾石器”。在坦噶尼喀和德兰士瓦也发现了这种石器。
  它们给整个北非洲、撒哈拉、赤道非洲、西非洲和南非洲所特有的手斧文化开辟了道路。改进的石制手斧和其他工具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旧石器时代中期代替了它的早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打制石器在非洲的辽阔地区普遍流行,在南非洲和其他各地发现的许多东西就可以证实这一点。这一时期的遗物说明了山洞人的生活情况,他们日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他们有装饰品和陶器。
  在更新统中到达了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发展种植业,驯化动物,制造陶器和磨制石器。在埃及和北非,在撒哈拉,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都发现了这种文化的遗物。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埃及在公元前第五千年存在着这种文化。一千年以后发生由燧石向铜的过渡。这一文化的代表者——古王国时期以前的埃及人是定居的民族;他们从事渔猎,种植谷物。他们缝衣服,编筐,利用铜;根据所有的资料,他们具有尼格罗人的外貌。他们大概是从南方(即现代的努比亚)迁来的。在他们之后,埃及出现了另外一个相当于现代别札人类型的民族;他们组成定居的村社,懂得使用铜和黄金。这些褐色皮肤的,类似现代别札人、加拉人和索马里人的尼格罗人,越来越同亚洲人混合,但是,他们的文化仍然是非洲的文化,并且像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似的,从尼罗河一直伸展到索马里半岛。
  第一批涌去的尼格罗人是使用石器的猎人和渔民。他们逐渐过渡到定居生活方式,开始耕种土地;与此同时,在他们中间显然“出现了手工业和宗教观念的萌芽。他们建造了现在已经在黑非洲发现的石碑,冈比亚的直立巨石和圆滑巨砾。他们不同涅格里利人—俾格米人混合,但也不把那些矮人赶走。他们承认矮人继承祖先的土地的权利,他们只占用空闲的土地。在第一批黑种人涌来以后,过了几千年,又涌来了第二批。新来的人散居在非洲北部和西部,把矮人赶进中非洲的森林和沙漠。尼格罗人越来越同矮人混合,他们从事农业,饲养牛和家禽;他们开始炼铁和制陶器。分布在北方的各种人同地中海人种的混合程度十分不同,他们的一部分后裔好像混有黑人血液的白人,而另一部分却好像混有白人血液的黑人。语言以不同的方式混合起来。于是出现了利比亚的部落和埃及的部落。上述的各部落的迁移和混血是在埃及第一个王朝出现的很久以前发生的。
  现在已经相当透彻地明白了非洲从南方古猿起直到罗得西亚人和弗罗里斯巴德人一类的原始非洲人类型的人类发展情况。如果这些类型的原始人同博斯科普人有关系,或者就是他们的直接祖先的话,那么,所有三个类型在非洲南半部的同时存在,就可以作为推断他们在这个大陆上是由共同祖先繁殖下来的根据。
  “黑人”这个名称本来是一个人类学概念,指带有暗色皮肤、所谓“羊毛”头发、厚嘴唇、大鼻子的非洲人而言。把这个类型局限化,证明他们只生存于非洲的一个小地区,这是现代科学的成就之一。从这个观点来看,加拉人,努比亚人,霍屯督人,刚果各民族和班图人都不是“典型的”黑人,我们可以看到,在非洲居住的各部落与“典型的”黑人不同。
  在形成“黑人”这个概念(就它的“纯粹”意义来讲)的因素中,除了像瓦茨[21]所说的“从塞内加尔河口到廷巴克图的不超过十至十二纬度的小小地区”而外,没有剩下任何的东西。如果有人问,把范围划得这么窄,究竟有什么根据呢?回答是:“我们发现,观察家们认为非洲到处都是丑陋不堪的黑人的看法纯属幻想,其实,用利文斯敦[22]的说法,这种黑人只有在烟草店的招牌上才能遇到,一经仔细研究,他们就从几乎整个非洲消失得无影无踪,莫名其妙地跑到这个地区,定居下来了。即算我们承认只有在极少的场合才能找到真正的和纯粹的类型,我们也不会了解这一类型在地理上局部化的原因。在这里我们遇到的问题就是要淸理不怀成见的人未必会认为属实的那种科学。”[23]
  帕尔格雷夫[24]写道:“谈到面孔,人们从漫画中很熟悉黑人外貌的特征。但是,在任何一天,都可以到大英博物馆去,从埃及陈列室的雕像中看到塑造得更正确的黑人类型。他们有着温和的大眼睛,丰满但不凸出的嘴唇,带有和善、安详和富有感情的椭圆形面孔。这是真正的非洲人类型。在欧洲和美洲的大街上很少能够遇到这种类型,在那里,典型的非洲人不但由于他本身,而且由于他同环境格格不入,往往引起注意。可是,在乡村和田野的环境中,这种类型显得相当自然,因为他在那里是在本民族中间,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然而,如果他在气候温和的苏利南[25]种植场里安然独处,那就显得最自然了。在那里,也可以找到既非亚洲人,又非欧洲人,而是独特的非洲人类型:独立不羁的、精神旺盛的男人面孔和几乎美丽的或者真正美丽的女人面孔。拉美西斯[26]夫妇的外貌和这些人没有什么区别。”[27]
  从茫茫太古诞生出来、如今变成了现代非洲人的这些民族究竟是什么人呢?由于有了下述说法,回答这个问题极为困难。这种说法认为,非洲曾经有过“真正”黑人的类型;这种纯粹的本地人种后来同一种显然不是来自亚洲或欧洲,也不是来自非洲,而是在黑非洲作为“白人因素”形成的神话般的“哈姆人”混合了。我们可以把这种关于“哈姆人”的假设丢开,倮下面这样表述现代的非洲人。
  在公元前三千纪,北非沿海平原的居民在实际上同古埃及人是一样的,主要有两个类型:长头颅的尼格罗人和宽头颅的亚洲人。在现代的柏柏尔人中,有一些高身材和中身材的、长头颅、宽脸、黝黑皮肤、深色眼珠的人。他们具有许多尼格罗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北非洲的南部地区。此外,在他们中间还有身材矮小、头颅宽阔的人。
  柏柏尔人就是那种可能属于古代埃及人并同新石器时代的法国居民具有紧密联系的民族。现在,在柏柏尔人中间,有若广泛的黑人因素的标志。摩尔人王朝[28]的一切代表人物显然都是黑人出身。在阿尔及利亚,也可能发现大量黑人血液的成分。

十二世纪的世界各民族。
根据兰伯特[29]的记载(根特市图书馆藏)


  在东非洲居住着马萨伊人、南迪人、苏克人和其他一些高身材的、痩削的、长头颅的部落。马萨伊部落的人们有比较尖细的鼻子,皮肤呈红褐色。巴里部落人的身材很高,而洛吐克部落人的身材异常高大。在尼罗河谷,由喀土穆往南,一直到克阿加湖,居住着尼洛特人。尼洛特部落的施锡鲁克人和丁卡人身材高大,肤色很深;这些人头很长,五官秀美,嘴唇很薄,鼻梁是高的。个子高、头颅长的努巴人居住在科尔多凡的群山里。在科尔多凡的东部,居住着人数很多、混有大量亚洲人血液的丰吉人部落以及由长头颅人的部落和红皮肤人的部落杂婚而产生的宽头颅人的部落,如邦戈人和阿占德人。
  在非洲的西面,沿着塞内加尔河下游和中游,有一条线把西非的黑人同苏丹的黑人分开。在塞内加尔河以南居住着沃洛夫人和塞列尔人的部落,另外还有塞内加尔人,其中包括图库勒人和曼丁哥人。这些人的头都很长,鼻子有的宽,有的窄。他们的个子相当高,有一些人非常高,他们的皮肤完全是黑色的。曼丁哥人又称曼迪人,是法属塞内加尔[30]最出色的民族;他们居住在大西洋和尼日尔河上游之间。他们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五官端正,胡须浓密,皮肤颜色比邻近的黑人浅一些。
  在南苏丹的西非诸民族中间,居住在尼日尔河上游和塞内加尔河之间地区的富拉尼人[31]最有趣味。他们大概是混有亚洲人血液的尼格罗人。他们的头发和鼻子都是直的,嘴唇很薄;他们的头是长的,体格健美,皮肤呈红褐色。桑海人身高,头长,鼻子秀美,皮肤呈古铜色。卡涅姆布族和巴吉尔米族聚住在乍得湖周围。他们有着宽鼻子和长头颅,跟尼罗河流域的黑人相似。在东非和南非居住着札加人、芳人[32],首先是斯瓦希里人;斯瓦希里是一个混血民族,他们的语言在东非占统治地位。所有这些部落都具有从阿拉伯人一直到黑人的多种多样的体态特征。
  在南非居住着布须曼人,他们身材矮小,头发十分卷曲,皮肤是黄色的。除了他们而外,那里还居住着霍屯督人。霍屯督人大概最初是布须曼人同班图人的混血儿,后来又同白种荷兰人混血,而同白种荷兰人结婚后,出现了所谓“有色”人种。
  现在,居住在几内亚湾沿岸的黑人主要是按语言(苏丹诸语)来区别。在他们中间,三个大族——特维人[33]、克瓦人和埃维人占有主要地位。这三个大族包括着身材较高、头颅很长的阿散蒂人(他们之中也有一些宽头颅的);身材高、头颅长、皮肤黑的达荷美人;皮肤呈深褐或黑色、头发十分卷曲、头部不太长、鼻子很宽的约鲁巴人(以及贝宁人和伊博人)。他们的嘴唇很厚,有时外翻,他们的特征是上颚显著地突出。世世代代从事航海的克鲁人,是身体强健的典型的尼格罗人。中央苏丹的豪萨人肤色极黑,头是长的,但是他们的上颚不突出,鼻子很细。
  最后,主要居住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的班图族包括着许多种人,他们占据黑非洲南部三分之二的地区。班图族各部落的区别完全在语言的特征上。“班图”这个名词基本上是指这些部落的口语,这种口语的特点是:名词分成若干类,每一类都有自己特别的前缀(通常是十二或十五种),它们没有文法上的区别,而有词冠同音关系。在一个句子里,一切同名词有一致关系的词,都必须在词冠上以这种或那种形式重复该类名词的前缀。由于前缀在句中每个词前根据同名词配合一致的原则多次重复,这种语言听起来别具一格。
  南班图族的人数超过南非洲的其他一切民族,比白种人几乎多三倍。他们分成许多部落联盟,各有各的名称。就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来说,这些联盟非常类似,但就历史特点来说,可分成下述四个族群:
  (一)南罗得西亚和葡属东非洲的马绍那人;
  (二)主要居住在德拉肯斯堡山脉以南和以东沿海地区的祖鲁人和科萨人;
  (三)占据奥兰治河以北高台地的大部分的巴苏陀人和贝专纳人;
  (四)居住在西南非洲北部和南安哥拉的赫列劳人和奥万博人。
  非洲各族人民的肤色从阿马斯瓦吉人的黑色一直到贝专纳人的黄褐色,有种种不同,其中占优势的是深巧克力色,带有淡红的色调。头发一律短而卷曲。额低,脸宽,鼻梁秀美,鼻孔很小。在脸上,下颌不大,前额外凸,颧骨高,嘴唇厚。在所有的族群里,黑人脸型显然占有优势,但是,除此而外,祖鲁人和通加人身材较高,脸很窄,具有薄薄的嘴唇和高高的鼻梁。
  纳塔尔和祖鲁兰的居民起初分成一百多个孤立的小部落,现在统称为“祖鲁人”。这个名称原是一个部落的名称。这个部落在查卡[34]统治时期吞并和征服了许多部落,因而形成了祖鲁族。在十九世纪南非洲的政治历史中,祖鲁族起了重要的作用。
  各部落的人数并不一样,少的只有几百,多的达到几千。有些部落的人数更多,例如,巴克维纳是一万一千人,巴塔瓦纳是一万七千五百人,巴马格瓦托是六万人,奥万顿加是六万五千人,奥瓦库安尼雅玛是五万五千人,阿马斯瓦吉是十一万人,而巴苏陀部落人数最多,约五十万人,是可以称为民族的。
  西班图人的居住区域包括法属喀麦隆、莫尼河区(西班牙)、加蓬(法国)、法属赤道非洲、比属刚果、安哥拉(葡萄牙)和罗得西亚,以及三比西河以北葡属东非洲的一部分[35]。这个广阔的地区是真正的“非洲心脏”,是刚果潮湿热带森林区域。根据约翰斯顿的计算,这里共有一百五十多个部落,操班图语或半班图语。西班图人分布区的南方边界变动极大。隆达帝国的产生,亚加部落的侵袭,随后又是巴巧克维人(基奥科人)的入侵,这都给班图人的部落组织带来了混乱。巴特凯人占据刚果河右岸的广大地区,现在这里主要是芳人部落的居住地。芳人的多次远征和侵略在奥果韦河以北的大多数部落中留下了痕迹。
  最后,在非洲中部居住着涅格里利人或俾格米人―这些人身材矮小,皮肤呈红褐或黑色,头很短[36]
  上面这些例子,说明非洲各族人民具有怎样巨大的差别。既没有单一的非洲人种,也没有单一的黑人类型。
  同欧洲和亚洲一样,非洲也拥有极其复杂的在体型和文化方面各不相同的人种。




[1] 加利利海,即盖尼萨瑞特湖(在巴勒斯坦),这个湖和在它南面不远的死海,是在著者所讲到的断层洼地中的最北边的一个洼地内。——俄译本编者

[2] 著者指的大概是阿弗烈·魏袼纳关于联合古陆断裂的理论,这个显然站不住脚的大陆溧栘假说,是瑰格纳发现旧大陆和新大陆的大西洋海岸轮廓相吻合而提出的。——俄译本编者

[3] 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 1841-1904年),英国殖民主义冒险家,曾深入非洲大陆,为比、英、法各国在赤道非洲的殖民统治开辟道路。——译者

[4] Henry M.Stanley,In Darkest Africa(New York,Charles cribner's Sons,1891),vol.II,p.76.

[5] 法属赤道非洲包括加蓬、中央刚果、中非共和国和乍得,都已1960年宣告独立。——译者

[6] 约翰斯顿(Harry Hamilton Johnston,1858—1929年),英国旅行家。——译者

[7] Harry H.Johnston,The Negro in the New World,London Methuen & Co.,1910,p.14,15.

[8] 弗罗贝尼乌斯(Leo Frobenius,1873—1938年),德国人种学家。——译者

[9] Frobenius,Histoire de la civilisation Africaine,Paris1936.

[10] 史密斯(EGeorge Smith1840-1876年),英国东方学家。——译者

[11] 曼顿——法国南部阿尔卑斯海滨省区中心。——译者

[12] 克罗马努人(骨骸)发现在法国多尔多涅省的克罗马努(Cri-Magbib),故名,为最古的西欧人种。——译者

[13] 马格德林文化——欧洲西南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发现于法国的马袼德林(La Magdalen),故名。——译者

[14] 帕利格尔(Perigord,法国古地区名,现为多尔多涅省和洛特—加隆省的一部分。——译者

[15] 参見Francis Hoggan, Prehistoric Negroid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Civilization,《The Crisis》,February,1920,p.174。

[16] 利古里埃(Ligurie),意大利北部地区名。——译者

[17] 伊利里埃(Illyrie巴尔干山区,滨亚各里亚海。现分属意大利、南斯拉夫和奥地利。——译者

[18] 波多苦多人(Botocudos,南美印第安人的一种,散居在巴西的处女林中。——译者

[19] J.A. Rogers, Sex and Race, New York published by the author,1942-1944,vol.I,p.32.

[20] 所谓卡富安文化。——俄译本编者

[21] 瓦茨(Georg Waitz 1813—1886年),德国的历史学家。——译者

[22] 利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 1813—1873年),英国的著名旅行家,1849年开始在南非和中非内陆旅行,后来完成了由大西洋岸到印度洋岸的横贯旅行。——译者

[23] Friedrich Ratzel,The History of Mankind,tr. from the German by A. J. Butler, London, Macmillan & Co., 1904, 2nd. ed. vol. II, p. 313.

[24] 帕尔格雷夫(William Gifford Palgrave,1826—1888年),英国旅行家,外交家。——译者

[25] 苏利南(Surinam),即荷属圭亚那,在南美洲。——译者

[26] 拉美西斯(Ramses,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译者

[27] W.G.Palgrave,Dutch Guiana,London,Macmillan & Co.,1876,p.192—193.

[28] 指阿拉伯人統治西班牙时代(929—1031年)的王室。——译者

[29] 兰伯特(Lambert von Hersfeld,生年不详,1088年卒),德国编年史家。著有《年代記》。

[30] 1960年8月20日宣布独立,称为塞内加尔共和国。——译者

[31] 富拉尼人,又称富兰年—吉达人,是富尔贝族的定居集团,操豪萨语。——俄译本编者

[32] 他们就是潘威人,居住在喀麦隆和几内亚。——俄译本编者

[33] 特维人的语言属于统称为“克瓦”(几内亚)的语系。——俄译本编者

[34] 祖鲁人的国王,十八世纪末统一了一百个小部落。他组织了强大的军队,能征善战。查卡于1828年被杀。——译者

[35] 法属喀麦隆于1960牟1月1日成立喀麦隆共和国。比属刚果于1960年6月30日宣告独立,定国名为刚果共和国。——译者

[36] 在以上对非洲人的描述中,我基本上依据斯·乔·塞利格曼的著名研究作品。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