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邦契-布鲁也维奇《忆列宁》

彼得格勒无产阶级的汽笛声[1]



  1918年2月,从群众的情绪中可以感觉出有些疲劳了。大批士兵从前线返回。他们疲惫不堪,精神异常苦闷,看到前线完全崩溃,希望摆脱残酷而又折磨人的战壕生活,想休息一下,因而他们急于想回家。军队不断从前线开到彼得格勒来。他们在首都稍事休息,便向俄国内地开去。他们之中纪律严明的队伍是很少的。
  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谈判时期,由于托洛茨基的背叛行径,媾和条件对俄国就更为苛刻。终究不得不赶紧签订和约。列宁当时不止一次表示深信同凯泽尔的德国和约反正也长远不了,它将被生活本身的事变所废除。俄罗斯联邦特别委员会去德文斯克市(现称陶格夫匹尔斯),在那儿要最后签订期待已久的和约。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签订和约的通知的电报(停战协定早已签订)[2]
  突然,2月21日夜间一点,人民委员会办公厅接到紧急电报,说敌人突然撕毁停战协定,并开始向彼得格勒进攻。一举占领了普斯科夫市。德军继续前进,向德诺车站进攻。德诺市和车站的驻防军乱成一团,毫无抵抗就撤退了,旧军队的野战残余部队也撤退了。司令部都跑到后方去了。
  很清楚出现了极大的危险,突然威胁了防卫能力很差的彼得格勒。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工农代表苏维埃在斯莫尔尼一个大厅里正在开会,得知收到的电报内容之后,就中断了会议。
  十二辆汽车载着同志们向市的各个角落驰去,还没过一个小时,工厂的汽笛声,这个无产阶级的警报,把已经入睡的彼得格勒惊醒了。
  这个轰鸣的号召声坚强而有力地到处飞驰,传到烟雾弥漫的远方。
  工人迅速到自己的工厂去集合。苏维埃代表简要地报告了发生的情况,号召工人们拿起武器。赤卫队员立刻组成工人队伍。凡是有一件武器的人都加入这个部队。许多人没有武器也去了,他们指望在斯莫尔尼能领到武器,由于没有路灯,在一片漆黑中,成千上万的工人从各个区一队一队地向自己的战斗中心——斯莫尔尼走来。
  关于发生的事情,在谢斯特罗列茨克、波罗赫、科尔皮诺、奥布霍夫工厂和彼得格勒郊区其它各工厂当天夜里就已得知,从那儿一早就开来了很多工人赤卫队的部队。
  2月21日上午九时许,列宁用力按一下电铃,叫我到人民委员会他的办公室去。他站在窗前。
  谢斯特罗列茨克工人的上万人的师团整整齐齐的队伍,打着旗帜开来了。所有战士都穿着短皮袄,镶着白毛皮的衣襟。
  “多么强大的力量!”列宁感叹地说。
  整个师团排列在斯莫尔尼前面。
  从喀琅施塔特到达的水兵队伍,迈着自由的大步伐走来。
  而那边,在远处工人赤卫队军团和驻防在彼得格勒的步兵部队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移动。
  弗拉基米尔靠近桌子坐下,便埋头工作。很快从他的笔下产生了人民委员会的著名的命令:《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
  这就是全文:
  “为了使疲惫不堪的,疮痍满目的国家免除新的战祸,我们作了莫大的牺牲,并且向德国人声明我们同意签订他们所提的媾和条件。我们的代表已于2月20日(旧历7日)下午离开列日伊察到德文斯克去了,可是现在还没有得到回答。德国政府显然是有意拖延答复,显然是不愿意媾和。德国军阀受各国资本家委托,要窒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工人和农民,要把土地归还地主,工厂归还银行家,政权归还沙皇。德国将军们想在彼得格勒和基辅建立自己的‘秩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处在万分危急中。俄国工农的神圣义务,就是要在德国无产阶级尚未发动起来和胜利之前奋不顾身地保卫苏维埃共和国,打击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德国的匪军。人民委员会兹决定:(1)全国所有一切人力物力全部都用于革命防卫事业。(2)责成各级苏维埃和革命组织要战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每一个阵地。(3)所有铁路组织及与之有关的苏维埃,必须以全力阻挠敌人利用交通工具;在退却时必须破坏道路,炸毁铁路建筑物;全部车辆——车厢和机车——立即开往我国东方内地去。(4)凡有落入敌方危险的一切存粮和一般食物以及一切贵重财物,应当无条件地加以销毁;责成各地苏维埃对此加以监视,并且由各苏维埃主席亲自负责。(5)彼得格勒、基辅以及沿新战线所有一切城乡市镇的工人农民,都应当组织挖壕营,由军事专家指挥,挖掘战壕。(6)资产阶级中凡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应编入挖壕营,受赤卫队员的监视;违者枪毙。(7)一切反对革命的国防事业而站到德国资产阶级方面的,以及想利用帝国主义匪军的侵略来推翻苏维埃政权的出版机关,一律封闭;这些出版机关中凡有劳动能力的编辑和工作人员都动员去参加挖掘战壕以及其他国防工作。(8)所有敌方奸细、投机商人、暴徒、流氓、反革命煽动者、德国间谍,一律就地枪决。
  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社会主义祖国万岁!国际主义革命万岁!”[3]
  1918年2月21日在彼得格勒斯莫尔尼迅速组成了军事司令部,转到我们方面来的军官被邀请到这里来。经直达电报线和用电报立刻把军事专家召来,他们当时遵照政府的命令撤销了设在莫吉廖夫主要军事司令部。他们乘坐特别直达货运列车,以时速一百多公里的速度飞驰,路经一些主要车站和枢纽站,经过八小时之后到达了彼得格勒。他们从车站直接来到斯莫尔尼,便立刻到司令部去。
  在斯莫尔尼里气氛十分活跃,这种气氛大概从值得纪念的十月革命的日子以来还未曾有过。
  爱国主义激情变成了普遍的热潮。爱国者们以不可抑制的源源不断的洪流涌向斯莫尔尼,急于尽快报名参加志愿军。这里有工人、从前线回来的士兵,因公务到彼得格勒来的农民、职员、知识分子、大学生和许多妇女。大家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参加重新组织起来的战斗部队,同背信弃义的敌人作斗争。迅速组织起来“红十字会”的医生和护士小组,随同第一批军用列车开赴前线阵地。当旧军队的军官们来了,他们表示要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他们接受战斗任务之后,就参加到重新组建起来的各种部队中去,以著名的法国军官雅克·沙杜尔[4]为首的法国爆破手小组全体人员携带全副武装来到斯莫尔尼。根据沙杜尔的报告,我们知道这些法国人要求上前线去。
  巴尔斯基将军来到了,并以军人的方式报告说:
  “我来到司令部报到,听从指挥。我请求派往前线去。”
  委派他指挥一个水兵和步兵混编部队,迅速开赴纳尔瓦前线。
  以沙杜尔为首的法国人编入这个相当坚强的小组,其任务是阻击进攻纳尔瓦的敌人。
  许多因抵抗和不服从当局而被捕的人提出申请,要求动员他们并立即派往前线阵地。关于此事立即报告了列宁。他仔细地看了申请书,迅速了解情况,并下了命令。释放的被捕人员立刻编入部队并派往前线。装甲车得到了补充,装上了大炮,下达了修筑彼得格勒周围城防工事的任务。
  爆破队出发还不到一天,第一批步兵军用列车、装甲车又出发了;过了两天炮兵开往普斯科夫前线。第一骑兵部队过了一天也开到那里去了。

  列宁的号召书《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立刻印成数十万份,张贴在墙上,发给人民,在车站上,火车上,营房里传播,发给所有的城市去。
  这一号召书创造了奇迹。
  这就是那些日子的一个典型场面,我曾是这一场面的见证人,从华沙车站下车的一个师,连同它所属的一切部队,排列整齐的队伍,作好了充分战斗准备,在乐队的伴奏下行军。向斯莫尔尼走去,以便完整无损地交出武器、档案、现金,全体战士有组织地复员并各自回家去。
  驶来一辆汽车。从车上跳下一个青年工人,拿着一包号召书,跑到该师的先头部队跟前。
  “列宁的号召书!”他喊了一声。“德国人进攻彼得格勒了!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然后这个工人向左右散发印刷的传单。
  师政委迅速、边走边看传单,对司令员说了几句话,突然发出明确的口令:
  “全师,列队!”
  全师迅速改变了队形,在五角广场上排成方阵。全师竖立,扶枪立正。有人从附近院子里推来一个木桶,师军事委员很轻快地跳上木桶,对着全广场高声宣布:
  “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
  大家都感到震动,都警惕起来。广场上一片肃静。行人也停了下来,一动不动地站着。军事委员一字一句、清楚明确、热烈地读着列宁有感召力的号召书。
  他读完之后,沉默了很久。
  “喂,怎么办,同志们,”突然他大声地说,“我们到斯莫尔尼去复员吗?”
  “上前线!”响起数千人的喊声,这种强烈的呼喊声既愤怒又严厉。
  一个口令接着一个口令。全师重新列成战斗队形,听到“向后转”的口令,立刻向后转。乐队奏起来了。这个模范战斗部队迈着整齐的战斗步伐,打着张开的旗帜,不是向斯莫尔尼走去交出武器和解散回家,而是开赴前线,开进战壕。
  我走到军事委员跟前,作了自我介绍并建议他们到斯莫尔尼总司令部去接受战斗任务。
  军事委员和师长两人一起,还有一个军官乘我的汽车开到斯莫尔尼。他们照军人的方式向列宁报告,说人民委员会的命令已完成:回来复员的全师出自全体战士的一致志愿,又要求返回前线。
  列宁紧紧地握着来到的军人的手。他非常高兴,热情地看着军事委员和师长的意气风发的,诚实的面孔。
  立刻用电话给华沙车站下达了命令,给这个光荣师调拨军用列车。司令部下达了任务。整个师很快都上了火车,立刻开往前线去。在前线该师和已到达那里的其它部队一起给德军以毁灭性打击。德军立刻退出了德诺车站。他们被紧紧地跟踪追击,放弃了普斯科夫,立刻同意开始和谈。
  红军在普斯科夫和纳尔瓦附近战胜想以闪击战侵占彼得格勒的德帝国主义大军的日子作为红军诞生日载入史册。
  军事司令部昼夜不停地工作,给前线不断派增援部队。
  2月21日一天里人民委员会召开了数次会议,讨论出现的情况。
  在斯莫尔尼,我们党中央委员会几乎不断地开会,热烈地讨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列宁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的号召书对人民群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号召书中的热情洋溢的话充满毫不掩饰的真实,使一切还未想到年轻共和国面临严重的危险的人感到惊讶。志愿军的巨大人群继续向斯莫尔尼、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5]司令部、城防司令部、民警局、军事委员部集结。所有的人万众一心,要立刻到前线去,用自己的胸膛捍卫年轻的共和国。自然地组成了民兵,担负起保卫彼得格勒及其四郊,无情地追捕暴徒、流氓、反革命煽动者,这是列宁在其《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的号召书中提过的。
  在有人企图反抗宣布的彻底消灭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敌人的全民动员时,广大工人群众和全体劳动居民都懂得和赞同十月革命领袖的坚决要求。
  在那严重和尚不稳定的时刻,只有列宁能够讲出这些坚决的话,不仅讲出,而且还能带领战斗的无产阶级严肃地、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各地迅速地建立起革命的秩序,一切妨碍组织防卫的企图都被无情地镇压下去了。

1928年于莫斯科





[1] 本文最初发表在《七日杂志》1928年第8期。

[2] 1917年12月2日(15日)苏维埃政府同四个协约国(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之间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签订停战协定。

[3] 见《列宁全集》第27卷第15-16页。——编者注

[4] 雅克·沙杜尔(1881-1956)是法国驻俄军事代表团工作人员,同情布尔什维克,与列宁见过面。1918-1919年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过,因此他被法国缺席判处死刑。1927年因对苏维埃国家有功,他荣获红旗勋章。

[5] 1918年2月21日宣布彼得格勒特别戒严。同一天在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成立由十五人组成的彼得格勒革命国防委员会的决议。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