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马克思逝世之际——1883年世界对他的评论》(1973)

荷兰


一位不平凡的人物
  (《新鹿特丹报》1883年3月18日)

多么光辉的一生
  (《人人权利报》阿姆斯特丹1883年3月24日)



一位不平凡的人物

《新鹿特丹报》〔29〕
1883年3月18日


  我们已经报道过马克思逝世的消息,也对他的生平作过一些介绍。由于他的意义深远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对本世纪工人运动的巨大影响,这位不平凡的人物理应得到更多的纪念。
  我们首先要更正一下关于他逝世的报道。上星期四他不是在阿尔让台而是在伦敦去世的。据巴黎的《正义报》说,这个错误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前些日子他去阿尔让台,看望他病危的女儿沙尔·龙格夫人。女儿去世后,马克思回到伦敦,自己也因病而死。他死于伦敦家中,终年65岁(1818年5月5日他生于特利尔)。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要在哲学和经济学的领域从事研究工作。促使他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不是由于出身,也不是由于教育,更不是由于家传。就出身来说,马克思是犹太人,普鲁士政府职员的儿子。结婚后,他成为冯·威斯特华伦伯爵的妹婿,此人是反动的冯·曼托伊费尔内阁的成员。这个内阁用暴力镇压了1848—1849年革命的最后几次暴动。这样的背景不会使人想到马克思一生竟会向那样一个方向发展。他是普鲁士不共戴天的敌人——国际的创始人,又是反对资本统治的坚强战士,他认为犹太教是资本的化身。
  他曾在波恩和柏林学习法律,但那时他喜欢研究的是哲学和经济学。1841年,他二十二岁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波恩大学私人讲师。他写的几篇文章引起了科伦《莱茵报》出版人的注意,后成为该报主编。就在这个时候,普鲁士的自由派怀有幻想,认为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去世。“自由派”皇太子的即位将会实行1815年许诺过的立宪制度。人们很清楚,这个幻想是如何无情地遭到破灭,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又如何在柯尼斯堡举行的加冕典礼上大声宣布,谁敢与他这个上帝的选民作对,谁就倒霉!众所周知,这个国王的反动倾向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莱茵报》和它的编辑马克思就是这个专制主义时期的受害者。
  在巴黎,他和阿尔诺德·卢格一起出版《德法年鉴》(该杂志仅公开发行了一期)。由于普鲁士政府施加外交压力,他被逐出法国。在布鲁塞尔他也遭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结果又遭到驱逐,后在伦敦定居。这里没有外交手段可以再次干涉他的行动和思想自由。只有在这里,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才得以发展为他所终身捍卫的共产主义。在《哲学的贫困》中,他第一次阐明了这种共产主义,该书是对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一书的回答。下面这段话简练而准确地表达了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
  “与现代生产方式一起产生并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一旦得以充分的发展,就会结束全部现存的对抗而到达共产主义,因为共产主义将是先前人类社会历史及其不完美的组织形式必然导致的最后形式。就无产阶级本身来说,其充分发展取决于对自己真实状况的认识和对自己历史使命的理解。无产阶级必将获得这种认识和理解。”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卡尔·马克思的哲学和经济学原理的基础,而且也是对他作为一个鼓动家所起作用的说明。
  如果我们讨论他的许多积极的精神成果的细节,那就离题太远了。因为这些精神成果也许可以在他的遗著中找到,其中一部分是手稿,还有一部分是各种文字的出版物。但我们还要提一下从1847年到1872年他作为国际工人运动领袖所起的作用。1847年,由世界各地共产主义者参加的伦敦代表大会,标志着国际的诞生,国际的第一篇宣言和章程都是马克思起草的,这次代表大会震惊了整个欧洲。海牙代表大会标志着国际的消亡,虽然表面上它在纽约的联邦主义派总部继续存在,但已不在马克思的指导之下。在巴黎,联邦主义者从3月18日到5月27日,在所谓公社的政权下贯彻他们的原则。这样他们在1871年就为国际的消亡准备了条件。
  马克思以笔为武器,积极参加了1848—1949年的德国革命运动,当时他住在科伦,开始出版《新莱茵报》。著名诗人弗莱里格拉特也为该报撰稿。但是在巴登起义遭到镇压、因而最后一次武装抵抗宣告失败后,马克思又不得不返回伦敦。
  马克思作为鼓动家,对他的生平活动提这几条就够了。尤其因为枯燥的概述对读者不会有多大用处,因此对他的著作我们只能简略地提一下。这里,我们愿对他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作一简短的说明。如果我们没有搞错的话,这是该书已经出版的唯一的一卷。1859年,他决定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题写这部书。单是第一卷用小字体印刷的就有800页,要透彻地理解它是十分困难的。
  我们想用对《资本论》的一段简短的概述来结束这篇传略,这段概述引自律师阿,凯迪伊克[1]先生在1879年出版的《伟人传》中的卡尔·马克思传略的有关部分〔30〕,该传略虽然不完整,但还是能提供一些这位杰出人物的生平和抱负的概貌。这篇传略的第56页写道:
  想把这样复杂的论证过程用几句话来概括,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我认为还是可以做到的。其要点如下:
  人们用以互相交换的所有产品的价值(也就是交换价值,它不同于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由这些产品对人类生活的有用程度决定的)是由生产这些产品的必要劳动量决定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个笨拙的学徒用许多小时生产的产品比一个熟练工人用很短的时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更大;而是应该这样去理解:把所有各种劳动都变换为普通工人的劳动,平均必要(用马克思的话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是衡量价值的尺度。资本不产生新的价值,因为产品不包含比在生产中所消耗的更多的资本,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然而工人并没有享受其劳动成果;事实上,当资本家介入工人和他生产的产品之间时,劳动力的使用本身也就成了商品,雇主以相当于生产这个劳动力的费用的价格购买了它;这些费用正好与工人维持生活、延续工作所需要的费用相等。比如,工人一天劳动12个小时,而他得到的工资只有相当于劳动6个小时所创造的价值,因为这就足以维持他的生活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由于存在于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工资关系,工人生产出来的价值,和作为不劳而获的利润装进资本家口袋里的价值是不一样的,目的在于得到越来越多的价值。然后资本家就用这样一些手段来任意增加利润:雇佣的工人越多,他从高于每个工人生产相当于他的工资的价值的劳动时间中占有的“剩余产品”也就越多;劳动时间越长,工人带给雇主的利益也越多;资本家借助于机器,使劳动生产率越高,用于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就越少。这一点,我们还得多说几句。在资本统治和自由竞争下,工业繁荣时期和萧条时期互相交替几乎是必然的自然规律。当萧条时期来到时,资本家解雇不必要的工人,他们不得不依靠社会救济生活,直到资本家再次雇用他们时为止。当情况好转时,再次投入市场的产业后备军妨碍了在业工人的利益,否则,由于需要增加劳动力,他们会得到这些利益。这一切并不都是个人专断的结果,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不可免的结果。这就是“剩余产品”的秘密。这种不公正和不正常的状况必然以工人自己,或者更好地由社会掌握生产资料即资本而告结束。


多么光辉的一生〔31〕

《人人权利报》〔32〕阿姆斯特丹
1883年3月24日


  卡尔·马克思上星期逝世了。虽说很少有人象马克思那样令人害怕和仇视,但他同时也得到极大的尊敬和高度的评价。他献出了奋发有为的一生,如今离开了社会主义的行列。
  这是多么光辉的一生!
  不管我们怎样谈论他,也不管可恨的强权者如何迫害这位伟人,目前又如何地阻止纪念他,但没有人能够或可以否认他是19世纪令人尊敬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马克思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证明:他始终如一。
  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是第一流的伟人。比斯利教授说,就他对于欧洲各地工业发展的资料和历史的了解,马克思是无人能与之相比的。阿尔伯特·朗格[2]指出,毫无疑问,马克思是当代最有学问和最敏锐的经济学家。鲁道夫·迈耶尔[3]表示,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是现代德国经济学最伟大的科学见证。
  还有许多人,通常是大学教授之类认为,通过诋毁这个人的声誉可以抬高自己。这些人根本不配谈论马克思。一群侏儒包围着这位巨人,他们起初妄图用沉默来扼杀他,后来,当他们再也不能这样做的时候,就对他罗织各种罪名,声称要与他的“滔天罪行”斗争。
  这样一位光明磊落的科学家竟被说成是一个用虚伪的词句挑拨愚昧百姓的不满情绪的煽动家。这样一位伟大的哲人,竟被描绘成手持长矛与风车搏斗的可悲的骑士式的人物!
  马克思是如何对待侏儒们这些胡言乱语的呢?
  他继续走自己的路,并以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建立了一座既非用金属,也不是用石头砌成的纪念碑。这座丰碑树立在两大陆千百万工人的心中。即使所有的君主和大臣都在同一时刻死去,工人们也不会象为马克思的去世那样诚挚地感到悲痛。马克思从来没有在政府里担任过一官半职,但各国政府却把他当成强有力的人物,感到十分害怕,并不得不和他进行斗争。
  拉萨尔谈到他自己时,说过一句话(尽管有人把这一句话当作他骄傲自大的证据,但他很可能说过):“他用当代的全部文化武装了自己。”这句话也完全适用于马克思,因为在我们看来,马克思超过了拉萨尔。
  马克思快七十岁了,他不顾年迈体弱,仍然从事繁重的工作,所以我们期待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不久即可问世。是的,我们暗暗的抱着希望,这一卷已经完成到这样一个程度:他伟大而可敬的朋友恩格斯可以把它付之出版……
  马克思以他伟大的天才和为无产阶级献身的精神,始终为工人的解放而工作。如果我们不想用口头而是用行动向他表示敬意的话,那就让我们把他的这段话铭刻在心中:“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将获得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 阿尔诺德·凯迪伊克(1846—1905),荷兰社会活动家和新闻记者,自由主义者,接近讲坛社会主义。——译注

[2] 阿尔伯特·朗格(1828—1875),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新康德主义者,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敌人。——译注

[3] 鲁道夫·迈耶尔(1839—1899),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保守党人,俾斯麦的反对者。——译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