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三十年代斯大林主义的恐怖(1974)

同图哈切夫斯基一起被枪毙的军官


罗伯特·彼得罗维奇·埃德曼
鲍里斯·米罗诺维奇·费尔德曼
伊奥纳·埃马努伊洛维奇·亚基尔
奥古斯特·伊万诺维奇·科尔克
维塔利·马尔科维奇·普里马科夫
维托夫特·卡齐米罗维奇·普特纳
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



罗伯特·彼得罗维奇·埃德曼


传记资料


  [军级干部。]1895年生于拉脱维亚一个小镇莱阿斯采姆斯。卒于1937年。1918年加入俄共(布),但是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后,党中央考虑到他对革命的贡献以及他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积极参加历次重大事件的经历,决定把他的党龄提前从1917年算起。1914年,他入彼得格勒林学院学习,半年后应征入伍。1916年,他成为西伯利亚步兵第16后备团的一名少尉。1917年4月,他当选为坎斯克士兵代表苏维埃主席和坎斯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副主席。十月革命前夕,坎斯克的工人和坎斯克驻军的士兵们派他率领代表团去参加1917年10月10日在伊尔库茨克开幕的全西伯利亚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上,他当选为西伯利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十月革命时,他留在坎斯克,同年12月,参加了镇压伊尔库茨克白卫军叛乱。1918年,他参加了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18年春季,他作为一个政府委员会成员前往远东,去组织对谢苗诺夫[230]匪军的作战,但因在鄂木斯克碰上捷克白匪叛乱而受阻。他担任了镇压这次叛乱的西西伯利亚司令部一名领导成员,后来指挥过西伯利亚第1 (游击)军。到1918年底为止,他一直在东线,先后担任过乌拉尔第2师和第3师的师长。1919—1921年,他指挥过第16 (基克维泽)师,第41师,第46师,第14和13集团军,以及右岸军队集群。1921—1924年,担任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部队副司令。1924—1925年,担任西伯利亚军区司令。1925—1932年,担任过红军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1932—1937年,担任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兼拉脱维亚分会主席。1937年6月11日,他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一起被枪杀。⑦

一位革命战士


  R·埃德曼1895年5月9日出生在拉脱维亚的莱阿斯采姆斯镇,他父亲是一位思想进步的教员。1914年,在瓦尔基中学毕业后,进彼得格勒林学院。但是未能卒业,十八个月后应征入伍,进了基辅步兵学校。1916年10月,他作为一名少尉,被派到西伯利亚步兵第16后备团,驻在叶尼塞斯克省的坎斯克。

※     ※     ※


  埃德曼是在坎斯克遇上十月革命的。在那里,政权的改变是顺利的,因为坎斯克苏维埃的绝大多数代表都是属于布尔什维克最高纲领派的,这个苏维埃早在5月就已宣布自己是坎斯克市和周围地区的唯一政权。但是,12月8日,在伊尔库茨克发生了士官生反革命叛乱。当时负责伊尔库茨克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同志们要求给予援助,因此,埃德曼在收到电报后第二天就率领一支四百人的分队出发,参加镇压那次叛乱。
  1918年1月,他作为一名代表出席了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激动地听到了列宁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指出必须创建一支社会主义的军队来保卫苏维埃政权,这番话唤起了埃德曼的同情和支持。他在歌颂十月革命的诗歌《彼得格勒》中写道:

  尽管我的心灵不过是一个诗人……
  我的命运却是要当一名战士,
  投身到国内战争……

  的确,埃德曼虽然一直是一个诗人,但是此后却日益献身于军事事业。
  埃德曼在东线一直战斗到1918年底,先后担任过乌拉尔第2师和第3师的师长。这里,在红军的初创阶段,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获得了一位军事首长所必需的军事经验和政治经验。苏维埃政府不止一次地表彰了他作为一位能干的和政治上成熟的军队领导人和一位无畏的战士所作出的贡献。
  从1919年1月起,他先后在南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工作,指挥过第16 (基克维泽)师、第41师和第46师,然后参加了第14集团军、第13集团军和右岸军队集群打败邓尼金[231]和弗兰格尔的战斗。他是卡霍夫卡之战的英雄,英名在歌中传扬。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者、白卫军和马赫诺[232]匪帮的战斗中,他指挥有方,英勇果断,曾两次荣膺红旗勋章,还获得过金表等等奖赏。

※     ※     ※


  埃德曼同其他重要军事首长一起,很关心培训高水平的干部,改进红军的技术装备,钻研苏联军事科学,从理论上总结国内战争的经验,以及研究未来战争的紧迫问题。作为军事科学协会的主席,他曾负责吸收许多有才干的研究人员参加该协会的工作。
  埃德曼是一位很有声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曾作为一位重要成员参加共产主义学院于1929年成立的、负责研究战争问题的分院的工作,这个分院的成员包括军内和军外的历史学家。埃德曼是分院主席团委员兼历史部主任。他拥有丰富的国内战争经验,受过广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军事教育(还在德国总参谋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过),给年青的苏联军事学者作出了表率。他坚决主张从事军事历史研究工作的新老干部进行创造性的合作。他一方面教育年青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刻苦钻研过去的丰富遗产,同时也批评一些老的专家不注意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现象。他提出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批判学派,从而使苏联的干部有能力去评价与利用资产阶级重者写的那些包含有丰富实际材料的军事著作和军事历史著作。他认为这是在军事科学方面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阵地的最好途径。

※     ※     ※


  埃德曼论述军事科学与技术的著作有一百多种。他还积极参加编辑报纸和刊物,编纂一些巨著,例如1918—1921年国内战争史》(共三卷)和《苏联军事大百科全书》等等。在斯大林个人迷信开始形成、人们把国内战争全部功劳都归于斯大林的那些岁月里,埃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正确地突出了以列宁为首的党中央在战胜敌人方面的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在一篇纪念打敗邓尼金匪军的奥廖尔战役十周年的文章中,他写道:“在国内战争中,政治和战略在一切重大问题上都空前地结合在一起了。”

※     ※     ※


  1932年,党派埃德曼到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工作,他领导这个机构达五年之久。作为这个机构的全国委员会主席,他表现出了一位布尔什维克组织家的出色才干。他根擔自己对未来战争特点的预见,认为有必要“从政治上和军事上使居民对于可能强加到我们头上的感争作好准备,以便能经受战争的考验,克服困难,不怕牺牲”,因为正象他在全苏列宁共青团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讲话时所指出的那样,现代国防不仅依赖于武装部队的状态和装备,而且还依赖于“广大群众充分武装起来抗击敌人的能力”。
  在埃德曼领导下,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成了一个强大的群众组织,拥有一千三百多万会员。按照党的要求,该会的主要工作是组织会员们自愿地、不领报酬地参加小组和单位的活动,重点是普及培训飞行员、滑翔机飞行员、步枪手以及组织居民防空与防化学的实际知识。在战前年代,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所属的许多小组和俱乐部都对我国居民进行了承担国防任务的训练。当这些青年应征入伍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军事知识,体格健壮,并且知道怎样使用武器和各种装备。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随时准备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以火热的苏维埃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了同胞。在所有这些方面,埃德曼都有不小的功劳。正象他称呼自己和他的同志那样,他是共产党的忠实儿子,是革命的战士。
  党高度评价了埃德曼对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所作出的贡献。他曾当选为苏共第十四次、十六次、十七次代表大会以及第十五次、第十六次代表会议的代表。他以自己是伟大列宁的党的一员感到自豪,在一首题为《布尔什维克》的诗中,他形容共产党人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不倦的战士:

  我们从不知道休息或宁静……
  我们胸怀炽烈的思想象火炬一样燃燧。
  破旧立新,我们英勇战斗——
  有些人会牺牲,但其余的人继续前进。

  埃德曼是苏联作家协会会员,拉脱维亚分会的领导人。
  象他这祥一个从来不会弄虚作假和耍两面派的人,决不会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卑鄙诽谤的牺牲品。1937年春天,有一次开完党的会议以后,他和我一起坐车回家,他的不平静的神情使我感到震惊。他慢声地说:“昨天夜里,我们又有一个同志被捕了,就我所知,他是一个正直的人。我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过了一个月,在他介绍入党的人科尔克和另一位杰出的军队领导人被捕以后,埃德曼本人也被逮捕了。1937年6月12日,他悲惨地去世了。他的名字活在苏联人民的心中,大家不会忘记他是一位有才干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感激。⑧

埃德曼之死


  埃德曼为加强我国的国防潜力而不倦地工作。他的全部活动都出自他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出自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然而,他没有能够直接参加保卫祖国:在法西斯侵略者进攻苏联之前几年,他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
  内战期间,当他在顿河地区担任步兵第16师师长的时候,他同F·I·尼尔年科旅长交了朋友,他们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场合相识的。埃德曼刚上任的时候,全师指挥人员开会,尼尔年科作了一次充满敌意的发言,据S·P·麦德维多夫斯基[233]后来回忆,那个发言“使我们当中的许多人热泪盈眶”。尼尔年科“不愿”承认新任的师长。十年以后,埃德曼还没有忘记这位说话粗鲁但却为人正直的战友。尼尔年科在十月革命后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他短促的一生。1930年,埃德曼在一篇题为《关于死》的小品文中写道:

  我不希望死在床上。那样死太庄严了……因为我是一个老游击队员,毫无疑问,会奏军乐给我送葬。我的朋友们会那么办的。他们会肃穆地站在我的棺材周围,轻言细语,仿佛怕把我吵醒似的……让所有这些仪式见鬼去吧!我希望象我的朋友尼尔年科那样的死。他是一位令人难忘的顿涅茨克矿工,他使他的家乡季托夫卡村同他一起投身于革命,他在华沙之役中结束了他火热而光荣的一生。

  埃德曼的命运没有让他死在床上。他是在一种没有料想到的、不可想象的情况下死去的,谁都不可能希望他这样地死去。
  1937年5月22日,在工会大厦圆柱大厅召开全莫斯科党代表会议,埃德曼接到通知去参加会议,同主席团的其他成员坐在一起,但再也没有回来。他的名字不许再提。他是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死去的,当时仅仅四十二岁。但是祖国不会忘记自己的儿子。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给他恢复了名誉。这几年来已出版了他的文学作品选集,以及他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关于军事历史的论文,还发表了一些介绍他的生平与事迹的文章。在他上过中学的瓦尔基镇,学校大楼墙上已钉上了一块牌子纪念埃德曼,这个学校已命名为罗伯特·埃德曼学校,校内还开辟了一个纪念馆。此外,镇上有一条街也用他的名字命名了。⑨



鲍里斯·米罗诺维奇·费尔德曼


传记资料


  [军级干部。]生于1890年,卒于1937年。1919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国内战争期间,曾先后任旅参谋长和师参谋长。1921年毕业于红军军事学院,后来先后担任过几个军区的参谋长以及红军中央机关的部长。因冤狱判处死刑。与图哈切夫斯基一起被枪决。⑩



伊奥纳·埃马努伊洛维奇·亚基尔


传记资料


  [正集团军级干部。]1896年生于基什尼奥夫一个药剂师家庭,卒于1937年。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从十五岁起,一面工作,一面在一所新式中学念书。1915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哈尔科夫工学院。从这时起开始参加革命运动。1915年底应征服役,被派往敖德萨的盖恩弹药厂当车工,在该厂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领导下继续参加革命活动。1917年3月因患肺病回到基什尼奥夫,与当地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取得联系,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当地驻军中进行宣传活动。1917年4月,外阿穆尔骑兵第5团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给他发了党证。1917年5月,他当选为比萨拉比亚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的代表。不久当选为比萨拉比亚省革命委员会委员。1918年,他被任命为第8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19年任步兵第45师师长。后来担任过克里米亚部队司令和基辅军区司令。曾三次荣膺红旗勋章,并曾荣获金剑。国内战争结束后,他担任过匠军总军校部部长。1937年6月17日,他与图哈切夫斯基一起被处决。⑪

亚基尔作为一位指挥员和军事组织家的活动


  I·E·亚基尔1917年底在基什尼奥夫市当赤卫队员,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当封建的罗马尼亚企图占领比萨拉比亚的时候,他参加过反击战斗。1918年初,德国军队背信弃义破坏停战协定,以优势兵力进攻,亚基尔所在的赤卫队被迫撤退到德涅斯特河东岸。这里,在敖德萨区,原罗马尼亚战线上的几支革命精神最强的部队——外阿穆尔第5团,比萨拉比亚第1团,德涅斯特第2团,加上几支赤卫队,临时组成一支队伍,叫做特别集团军,亚基尔被任命为其中一个混合部队的指挥员。
  在困难的条件下,特别集团军对形形色色反革命军队和德国军队进行了殊死战斗,被迫向叶卡捷林诺斯拉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退却,以后又退到沃罗涅日。亚基尔在保卫叶卡捷林诺斯拉夫的战斗中负伤,疗养了五个星期。他在卡拉契—沃罗涅日地区返回原部队,这时特别集团军在与克拉斯诺夫将军的哥萨克白卫军的战斗中遭受了严重损失,亚基尔和另外几位布尔什维克奋不顾身地承担了恢复特别集团军战斗力的任务。退到了沃罗涅日的该集团军部队,配属给了南方屏护部队。
  1918年秋季,由于克拉斯诺夫[234]的哥萨克白卫军的进犯,祖国南线处境危急。俄共(布)中央决定采取措施加强南方战线,命令各地党组织动员共产党员上南线去。从10月20日到12月1日短短一个多月内,有一千一百一十名共产党员参加了南线部队。新来的一批批共产党员显著地加强了军队里的党组织。南线的第8集团军就是这样。亚基尔从10月开始担任该集团军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该集团军内的俄共(布)党组织在1918年11月28日只有八个支部,到1919年1月1日已增加到八十八个支部,共有一千八百三十三名党员和二千六百二十一名同情者。
  当时在第8集团军的进攻地区内,夺占利斯基铁路枢纽站是特别重要的一仗,这个任务交给了集团军右翼的步兵第12师。亚基尔直接参加了攻打利斯基的战斗,表现得非常英勇果敢,因此被提升为第12师师长。

※     ※     ※


  在邓尼金匪军优势兵力的进逼下,红军第14集团军向北方和西北方退却。由于这一情况,加上彼得留拉匪军的进攻,由第44师、45师、47师和58师组成的第12集团军处境急剧恶化。1919年7月,亚基尔被任命为第45师师长。在短时间内,他就把散落在敖德萨地区的各个部队和分队组建成为红军的一个战斗力强的兵团。
  由于指挥南线部队集群作战有功,I·E·亚基尔,I·F·费季科(第58师师长)和A·B·涅米特斯荣获红旗勋章。第45师和58师均获得革命荣誉红旗。全体官兵都增发一个月的薪饷以资奖励。
  这次战役以后,亚基尔指挥的第45师调到了彼得格勒方面军,抗击尤登尼奇匪军。1919年12月,这个师又调回乌克兰,编入I·P·乌博列维奇指挥的第14集团军的建制。

※     ※     ※


  1920年4月,尽管苏维埃政府多次提出和平建议,封建波兰的军队仍发动了对基辅的进攻。这时,第12集团军所属的第44师和45师因与邓尼金匪军交战已精疲力尽,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实力,而波兰白军在乌克兰进攻时,这两个师又首当其冲。波兰军队进攻这两师的接合部,突破了防线,企图包围第45师。在这个关头,亚基尔又一次表现了高度的将才以及对情况的洞察力。他用一个旅作掩护,使另外两个旅以及司令部和后勤部队实施退却,从而摆脱了敌人设下的陷阱。最后,在轻装的后卫部队的掩护下,他使整个师都撤出来了。

※     ※     ※


  从8月9日到波兰战役结束,亚基尔又率领他的部队参加了战斗,最初是在佐洛切夫前线(有步兵第45师、47师和骑兵第8师),后来是在利沃夫前线(第45师和47师)。在骑兵第1集团军调离利沃夫地区以后,这个地区剩下来的部队编入了第14集团军的建制。该集团军在布格河一线顽强战斗,打退了在利沃夫附近转入攻势的波兰白军的几次拼死进攻。
  波兰人突破到第45师以北,以强行军向西南挺进,企图切断该师退路,将该师围歼。亚基尔实施了成功的机动,又一次率领他的师脱离了险境。尽管仓卒退却,该师仍保全了兵力和兵器。
  由于在波兰战线指挥作战有功,亚基尔后来荣获第三枚红旗勋章。
  1920年11月,在与波兰缔结停战协定以后,亚基尔指挥的第45师参加了粉碎“最高首领”彼得留拉的匪军和弗兰格尔的所谓第3集团军的战斗。

※     ※     ※


  国内战争结束以后,亚基尔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在杰出的无产阶级统帅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235]的领导下工作。当伏龙芝领导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部队时,亚基尔先后担任过克里米亚地区和基辅地区部队司令,后来升为乌克兰军区副司令。
  伏龙芝很器重亚基尔的军事才干,现在档案中保存的伏龙芝一些报告就证明了这一点,例如,这些报告说亚基尔“堪任现职”,“应晋升为集团军级干部”,“表现了毫无疑问的军事才能”。
  1924年4月,亚基尔就任红军学院院长兼政委,并兼任《军事通报》的主编。这时伏龙芝已受党委派就任陆海军人民委员,亚基尔在伏龙芝的直接领导下,在上述岗位上一直工作到1925年11月。

※     ※     ※


  1924年到1925年,亚基尔积极而彻底地执行了党关于军队改编的指示。他作为军校部长就军官训练、统一指挥和军队纪律所提出的意见与实际步骤,很受重视。1924年6月4日,他给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呈交了一份报告,提出了根据军队总的改革应如何改组军事院校的一些根本问题。这份报告,以及向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的论据充足的建议,是军校部和亚基尔本人所进行的大量准备工作的结果。在准备这份报告的过程中,亚基尔广泛地调查了列宁格勒、乌克兰、伏尔加地区和土尔克斯坦的各军校的现状。他同各军校校长、政治工作人员、教员和学员谈话,探讨了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他不仅作了现地调查,而且还同许多经验极其丰富的校长和教员通信,交换意见。
  他的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军事院校教学大纲、军校和预备学校的编制和院校的数量等等的建议,都被批准了。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议指出:“为了对各种军事院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宜采用下述名称:一、预备军事学校;二、军事学校;三、军区进修班;四、深造班;五、军事学院。”
  直到1924年底,在改组军校、选拔教员、为各种院校教学组织工作规定统一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这促使人们对各兵种协同动作的问题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亚基尔曾写道:“步兵和炮兵经常共同进入战斗,显然必须有共同的语言,这样,炮兵指挥员和观察员才能迅速认清步兵指出的目标,反之亦然。”
  1924年11月26日,亚基尔又一次向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全会报告自己的工作。全会的决议指出,“军校部在改组以后的工作情况是完全令人满意的”。
  亚基尔很注意为当时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机械化部队训练干部。当时,无论苏联或者任何其他国家都还没有专门培训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指挥员的学校。列宁格勒有一所汽车拖拉机学校,它的一部分任务是培训摩托化运输部队的技术人员,包括从普通的驾驶员直到摩托化兵团的指挥员。亚基尔大力主张改组这所学校。他几次向红军训练委员会(他是委员之一)提出建议,指出按照同一个教学过程培训驾驶员、机械员和指挥员是一种组织不善的表现。驾驶员和机械员可'以通过短期训练班来培养,而学校应当专门培训装甲部队的指挥员。委员会采纳了亚基尔的建议,1925年,红军成立了一所机械化运输学校。
  亚基尔在世的最后十二个年头里,从1925年到1937年,先后担任乌克兰军区和基辅军区司令员,从1930年7月3日起,他还当选为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在这十二年里,他的组织才干发挥得特别突出。他是当时杰出的军事首长之一,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的各项决议中,他表现了充沛的活力、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伏龙芝的一位学生,亚基尔热情地把〔他的导师的〕关于未来战争性质的科学理论付诸实施。他是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温什利希特[236]和布勃诺夫这样一些卓越军事首长的亲密合作者。他依靠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积极参加了制订统一的作战原则,这些原则成了武装力量战斗训练的基础。

※     ※     ※


  同亚基尔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记得,亚基尔作为一位高级首长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由于长期在现役部队工作,他不仅很熟悉部队的编组情况,而且很了解所有军长、师长和军区高级参谋人员的个人素质,还熟悉团长甚至许多营长和连长的特点。他对人的记忆力是非凡的。
  他指挥军区部队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享有他的部属和同事们的完全信任和尊敬,而且他知道怎样同所有与他共事的人互相交心。苏联一些杰出的军事首长,如V·K·布柳赫尔、N·D·卡希林[237]、G·D·哈汉尼扬、M·P·阿麦林和I·N·杜鲍沃伊[238],都当过亚基尔的副手,他的直接下级也都具有训练部队与参谋人员的卓越才能。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这些人成了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员、方面军参谋长和总参谋部的骨干。

※     ※     ※


  亚基尔是关于在国境线上构筑纵深配置的筑垒地域体系这一方针的倡议人之一。他把这项工作当作他的军区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始终抓得很紧: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军事委员会曾多次指出,由于亚基尔、军区政治部主任阿麦林和军区其他高级干部亲自抓施工,工程进展很快,计划执行得很顺利。⑫

亚基尔是怎样被杀害的


  斯大林、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伏罗希洛夫对一些被捕人员的信件和声明的恶毒批语,证明他们对那些受审查的领导同志和其他人员采取了残酷无情的态度。例如,原军区司令员亚基尔有一次写信给斯大林,向斯大林保证自己是完全无辜的。信中说道:

  我现在是而且多年来一直是忠诚于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名正直的军人。我整个的自觉的生命都是用来遵照党及其领导人的精神而无私地、诚实地工作……我说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是老老实实的,我死的时候还要高呼口号来表达我对您、对党、对我们国家的热爱,对共产主义的胜利充满无限的信心。

  斯大林在这封信上批了几个字:“坏蛋,婊子”;伏罗希洛夫补充说:“完全正确”;莫洛托夫在下面签了名,卡冈诺维奇则加上一句:“对这种叛徒、混账东西和[这里用了一个粗俗得不堪入耳的字眼]唯一的惩罚就是处以死刑。”
  亚基尔在被处决的前夕,给伏罗希洛夫写了一封信:
  我请求您念及我多年为红军所做的诚实的工作,设法照顾我的家属。他们是无依无靠而又无辜的。我已向叶若夫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亚基尔1937年6月9日
  写这个信的人,是跟伏罗希洛夫一起工作过多年的,而且伏罗希洛夫知道这个人曾经出生入死地保卫苏维埃国家,可是伏罗希洛夫批道:“我怀疑这个根本不诚实的人的诚实。K·伏罗希洛夫1937年 6 月 10 日”。*

赫鲁晓夫谈亚基尔


  谢列平同志已经告诉大家,共产党和红军的这些优秀代表是怎样被杀害的。他引述了亚基尔给斯大林的一封信和这封信上的批语。然而亚基尔确实有一度是很受斯大林信任的。
  我可以补充一点,就是在枪决时,亚基尔还高呼:“党万岁!斯大林万岁!”他是这样相信党和相信斯大林,甚至都无法想象这种非法行为是蓄意采取的。他认为一定是有些敌人钻进了内务人民委员部。
  当别人把亚基尔临死时的表现告诉斯大林时,斯大林的唯一反应是把死者痛骂了一顿。⑭



奥古斯特·伊万诺维奇·科尔克


传记资料


  [副集团军级干部。]生于1887年7月22日,卒于1937年6月2日。1927年加入共产党。出生于爱沙尼亚的利弗利安德省尤里耶夫县阿德兰村一个农民家庭。1908年毕业于丘古耶夫步兵学校,1914年毕业于尼古拉耶夫军事学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担任参谋职务,晋升至中校。1918年加入红军,1919年初在第9集团军司令部工作;担任爱沙尼亚集团军参谋长,后来担任第7集团军副司令。从1919年6月起任第15集团军司令,在1919—1920年成功地指挥了反击波兰白军的多次战役。从1920年10月起任第6集团军司令,指挥该集团军突破了白军在彼列科普和尤顺的筑垒阵地。从1921年5月起任哈尔科夫军区司令,后调任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部队副司令,土尔克斯坦方面军司令兼红旗高加索集团军司令,西方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和莫斯科军区的副司令与可令。1935年就任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三次荣膺红旗勋章。在斯大林个人迷信时期横遭镇压。身后恢复名誉。⑮

集团军司令


  奥古斯特·伊万诺维奇·科尔克出生在八十年以前。在建设我军的军事首长的名单中,他占有一个卓越的地位。老一代的苏联人都很了解他的一生。
  他生在爱沙尼亚一个贫农家庭,曾在塔尔图(当时叫做尤里耶夫)一个学校念书,1905年进了步兵士官生学校。他开始工作,是以少尉的军衔在德文斯克(现在的陶格夫匹尔斯)的尤里耶夫步兵第98团服役,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1914年,他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于尼古拉耶夫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军事知识和经验更趋完备了,成为总参谋部的一位重要军事专家。十月革命胜利后,年轻的红军迫切需要这样有才能的人,科尔克毫不犹豫地站到了人民的一边。1918年6月他开始在红军服役;1925年2月26日,他成为共产党一名预备党员,1927年转正。在保卫十月革命成果和建设苏联武装力量的斗争中,他发挥了杰出的作用。他最初是在全俄总参谋部作战部工作,后来按照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议被派到南方方面军。他还积极参加了保卫彼得格勒、击退尤登尼奇[239]匪军的英勇战斗。他作为第15集团军司令在西线作战,为反击波兰白军所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他因为“领导有方和指挥得力”而在1919年11月荣膺红旗勋章,1920年7月15日又第二次受勋。他在南线指挥第6集团军打击弗兰格尔匪军,进一步发挥了他的才能,荣获了革命荣誉剑和红旗勋章。他指挥的部队强攻彼列科普和尤顺筑垒阵地的胜利,以金色大字载入了苏联武装力量的史册。
  国内战争结束后,他担任过一系列重要职务,先后当过一些军区的司令,当过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部队副司令。以后,他指挥过土尔克斯坦部队,担任过西方军区和红旗高加索集团军司令。在所有这些岗位上,科尔克表现出他卓越地掌握了军事组织工作和部队政治教育的本领,严格贯彻执行了党关于军队建设的各项决议。我们这些当年工作过的人都清楚地记得他的活动。他不论同谁在一起,都始终是军人举止的楷模,非常整洁,对自己对别人都以高标准相要求,他的组织能力和多方面的军事知识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他给报刊写过许多文章,论述武装力量的建设和加强指挥人员和部队的训练以及军事历史。在1924年十月革命七周年时发表在《宣誓》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他写道:“国内战争史使得广大劳动群众认识到革命领袖列宁的教导的正确性。的确,我们的领袖给了我们许多教导,正是遵照他的指示,苏联的工人和农民才在与资本主义的战斗中贏得了胜利。”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红军的力量在于“政治教育带来的高度觉悟,良好的组织以及达到了保证克敌制胜水平的军事技能”。我们还应当好好回忆一下他在四十五年前,即1922年,分析军事历史问题时说过的一段话。他写道:“每一个指挥员都明白,在研究战史的时候,只有准确而周密地重现某一战斗或战役的情况,客观地叙述事态的过程,并充分重视各种偶然的因素,这种研究才有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评价和批判一次战斗或战役,并从中得到对今天和将来有益的结论……军事历史学家必须懂得怎样选择他的材料来源并估价它们的重要性和可靠性,他必须具有广泛渊博的军事知识。”我们这些研究战史的人荃今仍然遵循他在这里提出的标准,来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次战役和战后的历次冲突。科尔克本人在论述国内战争时就是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的。1921年,他给叶卡捷林诺斯拉夫驻军讲述他指挥的1920年11月7日至11日强攻彼列科普—尤顺阵地的光辉战例时,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理所当然的是,不久前,国防部军事出版局出版的一本文集中,基本上全文刊登了他的这篇讲演。
  科尔克是一位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光辉的,他至死忠诚于党和人民。老一代的人都清楚地记得他不屈不挠和坚决果断的特性。他担任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的工作特别出色,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转变和改进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成绩。他很重视派学员到部队代职实习,而且采取了坚决步骤来开展战术和战役学的研究。科尔克在学院里讲课的特点,是清清楚楚地阐述以往战争的进程,并作出透彻的分析和结论。三十年代在他领导下学习过的那几个年级的学员,后来在伟大卫国战争中都立下了战功。他的学生以及全体苏联人民都铭记着他捍卫十月革命成果的功勋。1937年,他遭受无端的镇压而不幸逝世。⑯



维塔利·马尔科维奇·普里马科夫


传记资料


  生于1897年,卒于1937年。出生在切尔尼戈夫省诺伏戈罗德塞维尔斯克县谢苗诺夫卡村一个乡村教师的家庭。在波列西亚的舒马基村度过了童年。1909年离开乡村学校到切尔尼戈夫上中学,在切尔尼戈夫认识了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柯秋宾斯基[240]和他的妹妹奥克萨娜,后来同奥克萨娜结了婚。1912年他加入一个革命青年组织,这个组织在1913年宣布支持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那一年,他还是一个中学五年级的学生,布尔什维克党组织派他负责当地一个制鞋工人和烟草工人小组的工作。1914年1月,他加入了共产党,同柯秋宾斯基一起积极参加一个地下青年刊物的发行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拥护列宁的立场,参加编写和散发致切尔尼戈夫驻军的宣言。1915年2月15日被捕,单独禁闭了四个月。1915年5月,切尔尼戈夫的全部犯人被移交到基辅的卢基扬诺夫监狱,7月,基辅军区法院判处普里马科夫流放西伯利亚八年。1917年二月革命以后,他回到切尔尼戈夫,以后到了基辅,成为基辅布尔什维克委员会的委员,担负宣传工作,任《社会民主党人之声》报纸的主编。1917年8月,奉党的指示,他到驻扎在切尔尼戈夫的步兵第13后备团当兵,负责建立该团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他的同团士兵选他当代表参加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十月革命时,他组织列奇科夫机车车辆修理厂和斯科罗霍德工厂的工人成立了一支队伍,在普尔科沃打退了克拉斯诺夫将军的哥萨克团队的进攻。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原文如此)上他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不久以后,他到了哈尔科夫,1917年12月奉乌克兰苏维埃政府的指示成立了一个红色哥萨克团,担任了团长,这个团是乌克兰第一个红军正规部队。国内战争期间,他历任红色哥萨克团长、旅长、师长和军长。国内战争结束后,他率领的红色哥萨克同红军其他部队一起,剿灭了彼得留拉[241]—马赫诺匪帮。
  1925年,他作为以V·K·布柳赫尔为首的苏联顾问团的一员,应孙中山政府的邀请到中国帮助建立革命军。1926年5月,他回国,被任命为步兵第1军军长,其司令部驻在列宁格勒。1927—1930年,他先后在阿富汗和日本从事外交工作,担任武官。1930—1934年,他担任步兵第13军军长兼政委,驻在步维尔德洛夫斯克,后来担任北高加索军区副司令,列宁格勒军区副司令。1934年底,他就任红军高级军事院校副监察长。1936年1月,根据苏共中央的决议,他担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晋升为军级年部。他战功草著,曾三次荣膺红旗勋章。1937年夏季不幸逝世。⑰



维托夫特·卡齐米罗维奇·普特纳


传记资料


  生于1893年4月24日,卒于1937年6月11日。1935年为军级干部。1917年2月加入共产党。出生在立陶宛的维尔纳省马茨坎齐村一个农民家庭。曾在里加商业手工业和美术学校念书。1913年因进行革命宣传被捕。1915年应征入伍,1917年军校毕业,任营长,在第12集团军的士兵中间进行革命宣传工作。1918年4月志愿加入红军,建立维切布斯克军事处,同年5月主管维切布斯克军事委员部。从1918年9月至1919年5月任斯摩棱斯克步兵第1师(后改称步兵第26师)政委;1919年5月任卡累利阿第228团团长,7月任该师第2旅旅长。1919年12月任步兵第27师师长,先后在东线和西线作战,并参加镇压1921年的喀琅施塔得叛乱和肃清伏尔加下游地区的土匿。三次荣膺红旗勋章。1923年毕业于军事学院高级指挥人员进修班,担任莫斯科第2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1923年曾参加托洛茨基反对派,但后来脱离了。1924—1927年在红军中央机关工作,后担任一个军的军长。1927—1931年先后担任驻日本、芬兰和德国的武官。1931—1934年先后担任军长和远东濒海军队集群司令。1934-1936年任驻英国武官。遭非法镇压。身后恢复名誉。⑱



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


传记资料


  「正集团军级干部。]生于1896年,卒于1937年。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历届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苏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内战争期间,曾任步兵第18师怖长,第14集团军司令,第13集团军司令,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部队副司令,坦波夫省司令,明斯克省司令,远东共和国军事部长兼人民革命军总司令。三次荣膺红旗勋章,并荣获荣誉剑。战后担任过北高加索军区、莫斯科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的司令。1937年6月11日遭诬陷,与M·N·图哈切夫斯基一起被枪决。⑲

回顾乌博列维奇的一生


  1896年1月,农民皮阿特拉斯·乌博列维奇的家里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字叫叶罗尼姆。这个男孩的才能很快引起了乡村教师们的注意,在他们的建议下,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了德文斯克(现在的陶格夫匹尔斯)的技术中学。作为一个青年,他没有辜负他家庭的希望。他的亲戚们帮助他念完了中学,并且鼓励他立志升学;他考入了圣彼得堡综合技术学院。由于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未能取得工程师学位。1915年,这个大学二年级学生应征入伍,成为康斯坦丁炮兵学校的学员。1916年夏季,他作为一名少尉被派到了罗马尼亚战线。
  在彼得堡的时候,乌博列维奇就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参加了一个大学生革命团体。在前线,他接触了一些同情布尔什维克的官兵,在他们的影响下,于1917年3月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他后来写道:“不能说我当时就迅速准确地领会了整个问题,但是我懂得了主要的原则——反对战争和资产阶级,支持苏维埃政权——我就积极努力把这些主要原则付诸实行。”
  乌博列维奇是一个办事坚决干脆的人,他一旦确定了自己在革命斗争中的立场就坚持到底:他成为一位忠诚的列宁主义战士,从来没有偏离过他选定的道路。1917年10月,他是比萨拉比亚赤卫队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他率领了他成立的一支队伍,捍卫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抵抗奥德武装干涉者。这支队伍在一次寡不敌众的战斗中打败了,乌博列维奇身负重伤,被敌人俘虏。1918年8月,他逃了出来,回到了彼得格勒。苏维埃统帅部派他去北线,那里是抗击英美武装干涉者的战场。

※     ※     ※


  [1918年]11月底,统帅部认识到乌博列维奇是一位勇敢而又能干的指挥员,他全心全意献身于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而且在训练红军新兵方面表现了卓越的才能。因此,按照N·N·库兹明[242]的提议,乌博列维奇被提升为刚刚成立的第18师师长。当时在北方战线的俄共(布)中央委员R·S·泽姆利亚奇卡[243]非常赞成提拔乌博列维奇。在师政委I·F·库普里扬诺夫和政治部主任A·A·阿廖申的合作下,乌博列维奇造就了红军的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它在打败英美武装干涉者和解放北方的战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在北方战线工作到1919年夏末,然后调到了南方战线指挥第14集团军。
  这时,邓尼金正在全力向莫斯科进攻。党把自己最优秀的力量派到南方战线,因为南方战线正决定[苏维埃]共和国的命运。列宁党的一位卓越的党员G·K·奥尔忠尼启则这时就担任了第14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部队在奥勒尔浴血奋战。正象列宁说的那样,在奥勒尔,“敌人投入了最精锐的部队即所谓‘科尔尼洛夫[244]’部队,其中三分之一的成员是最反动、最有素养的军官,他们最疯狂地仇视工农,想直接恢复自己的地主政权。”乌博列维奇和奥尔忠尼启则加强了部队战斗力,在司令部和基层单位建立了革命秩序,因此乌博列维奇指挥下的部队士气大振,在这方面,他们两个人创造了奇迹。奥尔忠尼启则是一位火热的布尔什维克,列宁曾经说他是最有才能和最可信赖的革命家。同这样一位布尔什维克的合作,对于乌博列维奇的整个发展和成长为一位列宁主义军事首长,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乌博列维奇经常怀着热爱和感激的心情谈到奥尔忠尼启则,把他称为自己在党内的老同志和一位光辉的群众组织家。他常常说:“我们这些年轻的党员从谢尔戈那里学习了布尔什维主义的原理。正是他把我们锻造成为适合于继续对敌斗争的武器。”
  乌博列维奇和奥尔忠尼启则指挥的第14]集团军在南线的关键地段作战,表现得非常出色。它采取了大胆的机动,使邓尼金军队的主力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
  乌博列维奇指挥第14集团军直到完全打败邓尼金时为止,在那以后,1920年2月,他接任第9集团军司令,把白卫军驱逐出北高加索。1920年夏秋,他在西南方战线指挥第13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承担了对弗兰格尔匪军作战的主要责任,直到与地主资产阶级波兰媾和为止。由于对白卫军作战有功,乌博列维奇第二次荣膺红旗勋章,还获得了荣誉金剑。
  1921年春季,苏维埃政府派他到坦波夫省,担任负责镇压安东诺夫叛乱[245]的部队的副司令。他的上级M·N·图哈切夫斯基曾在报告中写道:“乌博列维奇同志指挥的联合部队负责击败安东诺夫匪军,在打击不法行为方面作出了无比宝贵的贡献。”

※     ※     ※


  到国内战争结束时,乌博列维奇已成为红军的主要军事首长之一,他的闻名特点是精通军事学术,擅长于分析和运用红军及其敌手的经验,制定和采用新的作战方法。当他组织红军攻占白卫军和外国武装干涉者在苏联领土上的最后一个重要活动中心,即远东濒海地区的时候,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这些特点。1922年夏季,乌博列维奇担任了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总司令。在他的大胆指挥下,我军攻克了斯帕斯克筑垒阵地,给了敌人以毁灭性打击,于10月25日进入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     ※     ※


  1922年10月31日,在第九届全苏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列宁谈到了[远东]濒海地区的解放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我说,我们大家在这里祝赞红军的这一新的功绩,同时也祝贺这一个看来相当坚决的结束战争的步骤,即把白卫分子的最后兵力赶下海去,我相信,这些话表达了我们共同的意见。”(见《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3卷第351页)
  由于把白卫军和外国武装干涉者赶出濒海地区的功绩,乌博列维奇第三次荣获了红旗勋章。
  国内战争结束后,他积极参加了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的武装力量,制订和发展苏维埃军事学说。他先后担任过北高加索、莫斯科和白俄罗斯军区的司令,是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领导过指挥人员的作战训练,积极参加了起草各种军事条令和教范,编写了一些军事理论著作。他是最早分析国内战争的经验并且把它运用到部队训练和教育中去的苏联军事首长之一。他认识到,军队训练必须立足于未来战争可能具有的特点。他编写的条令教范在红军中广泛使用,在红军技术改造的时期内,为推广先进的指挥人员训练方法,起了很大作用。
  乌博列维奇是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的一位特别有才华的老师。苏联元帅K·A·梅列茨科夫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对于指挥人员的训练和培养工作的重视,是怎样估计也不会过分的。他亲自给军长师长们上课,讲授在军事技术迅速演变的时期如何指挥军队的艺术。正是由于施经常不断的努力,训练和演习的成果都立即传达到部队以改进部队的战备训练,同时,各个部队和分队的经验都尽可能迅速地让大家掌握。”苏联元帅M·V·扎哈罗夫[246]写道:“乌博列维奇对部队干部的经常关怀,使我们当中许多人获益匪浅。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许多指挥员,后来都证明是训练有素的,在伟大卫国战争的严峻日子里担负了责任重大的工作,例如R·Ia·马利诺夫斯基、K·A·梅列茨科夫和I·S·科涅夫指挥了方面军,A·P·波克罗夫斯基[247]、V·V·库拉索夫[248]、F·P·奥泽罗夫[249]和我担任了方面军参谋长,V·Ia·科尔帕克奇[250]指挥了一个集团军。我们这些人都受益于第一流的统帅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对我们的教诲。”
  乌博列维奇也很重视低级军官和士兵以及军事后勤单位的训练。他坚持认为,每一个军官和士兵,不论在哪个宾种服役,都应当是一个训练有素的战士。他首创了一种做法,就是不仅与指挥员,而且还与士兵们一起讨论战术问题。正象他所说的:“我们现在得到新型的有文化的战士。我们必须使我们的方法适应于他们。”
  作为列宁教导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司令员,乌鲍列维奇一向极其重视为党在部队中的政治工作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他正确地认为,在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武装力量军事训练任务方面,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应当成为先进分子。
  乌博列维奇的文章和讲话中涉及到的军事科学问题,是不胜枚举的。他认为,不断地创造性地发展军事理论并且以切合实际和目的明确的态度解决训练中的问题,是在军事上跟上时代的极其重要的途径。因此,他号召我军干部“把和平时期的战术训练当作一个研究的领域”,并且正确地指出,“活着就要学习”这句老话在军事方面特别适用。尽管近年来发生了军事上的革命,乌博列维奇的许多讲话至今仍然是有生命力的。
  乌博列维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长,他在社会生活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在1922—1924年是苏共中央远东局的委员,从1925年起任北高加索党委常委,从1931年起任白俄罗斯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常委。在第十六次和十七次党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从1922年起,他就是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     ※     ※


  乌博列维奇在他的生命的最后几年中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在这个岗位上,他为保卫苏联边疆和促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发展作了大量工作。他死的时候才刚刚满四十一周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和M·N·图哈切夫斯基、R·P·埃德曼、I·E·亚基尔等等著名军事首长一样,成了无端镇压的受害者,夭折于1937年6月。
  1937年2月,在他惨死以前不久,他曾在白俄罗斯军区一次共青团会议上讲了下面一段话:“我们应当把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生命看作是我们祖国的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天天向红军战士做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战争危险日益增长。必须做很多工作,使我们自己和全体红军战士更加勇敢,有更高的政治觉悟,这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乌博列维奇从不吝惜自己的心血和精力。他对党有着特别高度的责任感,他确实使自己的生命成了“祖国的生命的一部分”。所有了解乌博列维奇的人都铭记着他,苏联人都怀念他,把他当作是全心全意克尽军人天职、忠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榜样。⑳




[230] 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谢苗诺夫(Григо́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емёнов,1890年9月25日——1946年8月30日),1911年入伍。参加了一战。1917年支持临时政府。反对十月革命。1918年战败后流亡中国东北地区,在满洲里建立所谓“外乌拉尔临时政府”。1919—1920年任高尔察克政府西伯利亚陆军最高司令部参谋长。高尔察克被处决后,于1920年1—11月任“东俄罗斯赤塔政府”首脑。1921年兵败,先后流亡美国、加拿大和日本。1934年赴“满洲国”,参加流亡白俄活动。1945年日军投降后被捕。1946年被处决。

[231] 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Антон Иванович Деникин,1872年12月16日——1947年8月8日),1892年和1899年先后毕业于基辅步兵士官学校和总参学院。1905年参与日俄战争。1914年晋升为基辅地区驻军司令,后前往加里西亚指挥作战。1916年指挥第八集团军发动了对罗马尼亚的进攻。二月革命后出任俄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最高统帅参谋长、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司令,辅佐三任总司令。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后受到牵连,于1917年9月同科尔尼洛夫一同被捕。十月革命后越狱逃往俄国南部,与科尔尼洛夫等在北高加索组织了一支由一部分黑海舰队、“士官生”、顿河哥萨克、高加索各地区、乌克兰军区白军组成的“志愿军”进行反对俄共(布)的军事行动。1918年4月任“志愿军”司令。同年秋,在协约国扶持下担任“南俄武装力量”总司令,在其盘踞地区建立地主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他率领白卫军从顿河出发由南方北上,大举进犯莫斯科,并几乎攻占莫斯科,但10—11月被红军击溃。进攻莫斯科失败和北高加索白卫军被粉碎后,率部退入克里米亚半岛,领导地位也被迫交给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1920年开始先后流亡到英国,比利时,法国等地。1940年法国沦陷后流亡美国。苏德战争爆发后,支持苏联。1947年在美国去世。

[232] 涅斯托尔·伊万诺维奇·马赫诺(Нестор Іванович Махно,1888年10月26日〔新历11月7日〕——1934年7月25日),乌克兰无政府主义者,十月革命后,在乌克兰组建了代表落后农民的“黑军”,既反对红军,也反对白军。1921年,黑军被红军粉碎后,流亡国外。

[233] 萨缪尔·平克胡索维奇·麦德维多夫斯基(Самуил Пинхусович Медведовский,1891—1924),1911年入伍。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1919年任第18师团副司令。1919—1923年任第18师团司令。1923—1924年任伏尔加军区副司令。1924年逝世。

[234]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克拉斯诺夫(Пёт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снов,1869年9月10日——1947年1月16日),1889年入伍。1900年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年参加了日俄战争。参加了一战。二月革命后曾任第3骑兵军司令,支持科尔尼洛夫叛乱。十月革命后协同克伦斯基进行武装叛乱,叛乱失败后被捕,在承诺不再反对苏维埃政权后获释,流亡顿河流域,继续参加反布尔什维克活动。1918—1919年任顿河哥萨克阿塔曼。1919年在邓尼金的压力下辞职,参加尤登尼奇白军。1920年起先后流亡德国、法国。二战期间支持纳粹德国。1943—1945年任德国哥萨克部队总司令。1945年德国投降后被英国军队逮捕,后被遣送到苏联。1947年被处决。

[235] 米哈伊尔·瓦西利维奇·伏龙芝(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Фрунзе,1885年2月2日——1925年10月31日),1904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年8月任雅罗斯拉夫尔军区军事委员,同年12月又被任命为第4集团军司令员。1919年8月改任土尔克斯坦方面军司令员。1924年3月被任命为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陆海军副人民委员,并兼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军事学院院长。1925年1月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1925年10月31日在一次手术中因药物过敏而逝世。许多人怀疑他是被斯大林暗害的。

[236] 约瑟夫·斯坦尼斯拉沃维奇·温什利希特(Иосиф Станиславович Уншлихт,1879年12月31日—1—938年7月29日),1900年参加波兰王国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1906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7年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1907至1911年任波兰王国—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华沙州委委员、罗兹区委委员、总理事会成员。多次被逮捕和流放。二月革命后,1917年4月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委员、布尔什维克六大代表,十月革命时任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十月革命后任内务人民委员部委员。1919年任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军事人民委员和立陶宛—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同年4月至12月任第十六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19年12月至1921年4月任西方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0年兼任波兰临时革命委员会委员。1921年至1923年任契卡副主席。1923年至1925年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供给部长。1925年至1930年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部副人民委员,1927年起并兼任苏联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30年至1933年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至1935年任苏联民用航空总局局长,1935年起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联盟院书记。1937年在大清洗中被捕,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237] 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维奇·卡什林(Никола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Каширин,1888年2月4日——1938年6月14日),1906年入伍。1912年起在军队中开展革命活动。1918年加入俄共(布)。内战期间曾指挥了奥伦堡哥萨克军队和乌拉尔游击队。1922—1923年任第7骑兵师师长。1923—1925年先后担任第14军团司令和红色哥萨克第1军团司令。1931—1937年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1937年7—8月任红军作战训练局局长。1937年8月被捕。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238] 伊万·纳乌莫维奇·杜鲍沃伊(Иван Наумович Дубовой,1896年9月12日——1938年7月29日),1916年入伍。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年加入红军。内战期间曾任顿巴斯红军司令、第10军参谋长、乌克兰第1军司令。1921年参加苏波战争。1934—1935年任乌克兰军区副司令。1935—1937年任哈尔科夫军区司令。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239]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尤登尼奇(Никола Николаевич Юденич,1862年7月30日——1933年10月5日),俄国步兵上将,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白卫军首领之一。生于莫斯科。1881年和1887年先后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和总参学院。1902年起任团长、旅长,参加过日俄战争。1907年起历任军务总监、喀山军区和高加索军区参谋长等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高加索集团军参谋长,1915年1月任高加索集团军司令。同年晋上将。1916年参与指挥埃尔祖鲁姆战役和特拉布宗战役。1917年3月升任高加索方面军总司令,5月退役。1918年侨居芬兰,后迁居爱沙尼亚。1919年7月任白卫军西北集团军司令,两次率部进犯彼得格勒。同年11月被红军击溃,其残部退到爱沙尼亚后被解除武装。1920年流亡英国。1933年死于法国。

[240] 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柯秋宾斯基(Ю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цюбинский,1896年11月25日——1937年3月8日),191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6年入伍。1917年参与了二月革命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任乌克兰副军事人民委员。1918年1—2月任乌克兰苏维埃部队总司令。1921—1922年任乌克兰驻奥地利外交代表。1930—1933年任乌克兰副农业人民委员。1933—1936年任乌克兰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6年被捕。1937年遇害。1955年平反。

[241] 西蒙·瓦西里耶维奇·彼得留拉(Симон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етлюра,1879年5月10日—1926年5月25日),1900年加入乌克兰左翼民族主义组织“革命乌克兰”。1902年起移居俄罗斯。参与了1905年革命。一战期间支持战争。二月革命后回到乌克兰。1917年任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战争部长。此后又另行组建斯洛博达兵团,与布尔什维克对抗。1918年任乌克兰地方自治联盟主席。1918年底推翻斯科罗帕茨基政权,重建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919年2月发动政变并担任共和国主席,实际上成为独裁者。此后同时与白军和红军作战。1919年底战败,被迫流亡波兰。1920年苏波战争中丧失全部军队,随后在波兰建立流亡政府,继续对抗苏联。1923年在丧失波兰支持后被迫相继流亡匈牙利、奥地利、瑞士和法国。1926年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

[242]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库兹明(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узьмин,1883年3月22日——1938年2月8日),1903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参加了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后回到彼得格勒,并担任加特契纳苏维埃主席。1917—1918年任东南阵线政委。1919年任东线第3军政委。1920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参加了苏波战争。1921年任波罗的海舰队专员。喀琅施塔得叛乱爆发时一度被叛乱水兵逮捕,越狱后参加了镇压叛乱的行动。此后历任红军军事检察官、中亚军区政治局局长、红军军事教育机构局局长、西伯利亚军区政治局局长等职务。1937年被捕。1938年遇害。1956年平反。

[243] 罗莎莉娅·萨莫伊洛夫娜·泽姆利亚奇卡(Розалия Самойловна Землячка,1876年3月20日——1947年1月21日),1893年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89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被增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1904—1905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主席团成员。1909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巴库省委书记。1918—1916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俄罗斯局委员。1918年加入红军。1919年是“军事反对派”。1920—1921年任俄共(布)克里米亚执行委员会主席。1924—1939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34—1939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1937—194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9—1940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苏维埃监察委员会主席。1939—1943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9—1947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3—1947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47年逝世。

[244] 拉夫尔·格奥尔基耶维奇·科尔尼洛夫(Лавр Георгиевич Корнилов,1870年8月30日——1918年4月13日),沙俄步兵上将。出身于土尔克斯坦(今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哥萨克家庭。1885年入读军校。日俄战争期间任步兵第1旅参谋长,战后于1907年至1911年间任俄国驻中国武官。1911年后历任步兵第8团团长、西伯利亚步兵第9师师长。一战爆发时被任命为步兵第48师师长。1915年4月被奥军俘虏,1916年7月逃回俄国。1917年3月被任命为彼得格勒军区司令,6月任临时政府武装力量最高统帅。8月底,反革命势力企图推举科尔尼洛夫为首发动政变,推翻临时政府,但政变刚一开始就被工人阶级粉碎了。十月革命后,科尔尼洛夫继续组织白匪军负隅顽抗,最终于1918年4月13日在库班被红军击毙。

[245] 指亚历山大·安东诺夫领导的一次自发起义。安东诺夫是一位游击队首领,自称是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家。据估计,当时至少有两万农民拿起武器,反对强迫征粮。起义爆发于1919年秋季,于1920年8月达到高潮,到1921年秋季,被政府的可靠骑兵部队和新兵部队镇压下去了。安东诺夫当时逃跑了,但后来被国家政治保安局抓获,1922年6月24日被枪决于尼日尼希勃里阿伊村。见P·A·鲍里索夫《黑暗的夏天》一书(莫斯科1965年版)。——原编者注

[246] 马特维·瓦西里耶维奇·扎哈罗夫(Матв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Захаров,1893年8月5日——1972年1月31日),1917年加入赤卫队,参加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2月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年加入红军。1928年起在白俄罗斯军区工作。1937—1938年任列宁格勒军区参谋长。1938—1940年任红军副总参谋长。1940—1941年任敖德萨军区参谋长。1941年7—8月任西北军区高级司令部参谋长。1941年8—12月任红军后勤总局副局长。此后长期担任科涅夫的参谋长。1945年7—10月任外巴尔卡尔前线参谋长,参加了对日本的战役。1945—1949年任高级军事学院院长。1952—1953年任苏联陆军总督察。1953—1957年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57—1960年任苏联驻东德部队司令。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63—1964年任总参谋部军事学院院长。1964—1971年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47—1952年、1954—1972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72年逝世。

[247] 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波克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ч Покровский,1898年10月21日——1979年7月1日),1915年入伍。1919年加入红军。1935—1938年任白俄罗斯军区第5军参谋长。1938—1940年任莫斯科军区副参谋长。1940年加入联共(布)。1940—1941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1941年7—10月任西南方面军参谋长。1941年9—10月任西南阵线参谋长。1941—1942年任西线第3军团参谋长。1942年任西部阵线副参谋长。1942—1943年任第33军参谋长。1943—1944年任西部阵线参谋长。1944—1945年任第3白俄罗斯阵线参谋长。1945—1946年任巴拉诺维奇军区参谋长。1946—1953年任军事科学总局局长。1953—1956年任苏军总参谋部军事科学局局长。1956—1961年任苏军总参谋部军事科学局副局长。1961年退休。

[248]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库拉索夫(Владими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Курасов,1897年7月7日—一1973年11月29日),1915年入伍。1917年加入赤卫队,参加了十月革命。1918年加入红军。1928年加入联共(布)。1935—1936年任白俄罗斯军区第16军团参谋长。1940—1941年任红军总参谋部运营局副局长。1941—1942年任西北阵线第4军参谋长。1942—1943年任第4突击军司令。1943—1945年任第3白俄罗斯阵线参谋长。1945—1946年任德国苏占区军队参谋长。1946—1949年任苏联驻奥地利高级专员兼奥地利中央部队副总司令。1947—1951年任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代表。1949—1956年任伏罗希洛夫高级军事学院院长。1956—1961年任苏军总参谋部军事科学局首席参谋。1961—1963年任苏军总参谋部军事学院院长。1963—1968年任苏军驻华沙条约组织联合武装力量代表兼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司令。1968—1973年任苏联国防部军事督察兼顾问。1973年逝世。

[249] 费奥多尔·彼得洛维奇·奥泽罗夫(Фёдор Петрович Озеров,1899年2月6日——1971年11月18日),1918年加入红军。1941年8—10月任第34军参谋长。1941—1942年任第245师团司令。1942—1943年任第27军司令。1944年3—9月任第18军参谋长。1944—1945年任第50军参谋长。1945年2—7月任第50军司令。1945—1946年任斯摩棱斯克军区参谋长。1946—1948年任伏罗希洛夫高级军事学院副院长。1948—1954年任伏罗希洛夫高级军事学院高级编队战术系主任。1954年退休。


[250] 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科尔帕克奇(Владимир Яковлевич Колпакчи,1899年8月26日——1961年5月17日),1916年入伍。1917年参加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年加入红军。1920—1921年任普斯科夫军区司令。1921年参与镇压了喀琅施塔得叛乱。1937—1938年期间参加了西班牙内战。1938—1940年任伏尔加军区第12军团司令。1940—1941年任哈尔科夫军区参谋长。卫国战争期间屡建奇功。1945年7—10月任巴库军区司令。1946年5—7月任远东军区副司令。1946—1950年任远东第一红旗独立军司令。1952—1954年任北部军区第6军司令。1954—1956年任北部军区司令。1956年1—8月任陆军作战训练总局局长。1956—1961年任苏军陆军作战训练总局局长。1961年因空难身亡。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